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1864年10月,尼采从预备学校毕业,进入波恩大学。
结业时,他的各门课程均为优秀,唯有数学不及格。
现在,尼采20岁了。
这是人一生中对未来想得最多的年龄。
尼采在波恩大学选修的是神学和古典语言学。
读神学是家里的要求,其实尼采自己对于基督教的信仰早已动摇,所以,仅仅一个学期后,他便放弃了这个专业。
至于读古典语言学,则是他自己的选择,因为他在中学时已产生了对希腊文献的浓烈兴趣,与此同时,他还试图借古典语言学研究所必需的那套严格的考证工夫,来防卫自己的浪漫激情,求得心理的平衡。
入学后,尼采加入了学生团体(frannia),他和别人一样,似乎热衷于击剑、饮酒、聚会、跳舞、结交异性。
可是,为时不久,他厌倦了这种喧闹的社交生活,以一份得体的书面声明退出了学生团体。
没有人理解他内心发生的事情,同学们只是觉得他孤傲,清高,怪僻,不讲交情。
这是尼采一生中爆发的第一次精神危机。
人生决非一场消遣,他要为自己寻求一种更加真实的人生。
自幼折磨着他的生命意义的问题,这时明确地呈现在他的意识中了,驱使他自觉地走上了苦苦求索、永不安宁的命运之路。
尼采的古典语言学老师李契尔是一位富于艺术气质的学者,深受尼采敬重。
李契尔也把尼采视为自己最得意的门生。
波恩大学在古典语言学领域享有国际声誉,人才济济。
李契尔与另一位语言学者扬恩的学派冲突使尼采深感烦恼,因此,在第二学年,他便决定转学到莱比锡大学。
接着,李契尔也移教莱比锡。
在李契尔建议下,尼采在莱比锡创建了一个语言学学会,并先后在学会中作关于忒俄格尼士(公元前六世纪麦加拉诗人)和亚里士多德的学术报告。
这些论文作为获奖论文刊印在《莱茵博物馆》杂志上。
尼采在语言学界迅速闻名,用李契尔的话来说,成了&ot;莱比锡青年语言学界的偶像&ot;。
对古希腊文献的研究,尤其是对第欧根尼&iddot;拉尔修作品的研究,唤醒了尼采的哲学兴趣。
但是,真正点燃尼采的哲学热情的却是叔本华。
在莱比锡期间,他偶然地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欣喜若狂,每日凌晨2时上床,6时起床,沉浸在这本书里,心中充满神经质的激动。
后来他回忆说,当时他正孤立无助地经历着某些痛苦的体验,几乎濒于绝望,而叔本华的书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现了世界、人生和他的心境。
他觉得叔本华好像是专门为他写了这本书一样。
我们既已了解尼采的气质和早年经历,就完全可以理解叔本华哲学何以给他造成如此强烈的心灵震撼了。
他很早就对人生发生了怀疑,生命意义的问题始终痛苦地折磨着他。
人们浑浑噩噩生活着,对这个根本性问题无所用心,愈发使他感到孤独。
现在,他发现在他之前也有人受同一问题的折磨,并且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便顿有觅得知音之感。
一时间,他成了叔本华的狂热信徒。
1867年秋,尼采在瑙姆堡服为期一年的兵役,这次服役因他骑马负伤而提前结束。
在炮声隆隆中,他低呼着:&ot;叔本华保佑!&ot;叔本华竟成了他的上帝。
第78节:附一 尼采传略(2)
可是,这是怎样一位上帝呵。
基督教的上帝许人以灵魂永生,叔本华却在尼采耳旁呵斥:生命毫无意义!舍弃人生吧!听天由命吧!尼采毕竟还年轻,他悲观,却不厌世,这可悲的人生在他眼中依然充满魅力,令人迷恋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