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胡宗宪上疏朝廷,请求将正直及其同党叶宗满等明正典刑。
兵部会同三法司议复:&ldo;王直背华勾夷,罪孽深重,着就彼处决枭示。
叶宗满、王汝贤既称归顺报效,饶死,发边卫永远充军。
&rdo;十二月二十五日,王直在杭州官巷口被斩首示众。
临刑前,王直叹息道:想不到死在这里,死我一人,恐怕苦了两浙百姓。
王直的死,并没有使&ldo;倭患&rdo;消停,恰恰相反,激起他的部下极大的怨恨,疯狂的报复,&ldo;倭患&rdo;愈演愈烈。
王直是为了求得海上走私贸易合法化而投降的,他的死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海禁与反海禁的斗争愈来愈尖锐了。
在此之前,对&ldo;倭寇&rdo;素有研究的唐枢在给胡宗宪的信中,分析了中外贸易的大势以及&ldo;倭患&rdo;的根源。
他指出:第一,中国与外国的贸易难以禁绝,海禁只能禁止中国百姓&ldo;中国与夷,各擅生产,故贸易难绝。
利之所在,人必趋之……下海之禁,止以自治吾民,恐其远出以生衅端&rdo;。
第二,嘉靖年间的&ldo;倭患&rdo;起源于海禁政策之不合时宜‐‐&ldo;嘉靖六七年后,守臣奉公严禁,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于是转而为寇。
嘉靖二十年后,海禁愈严,贼夥愈盛。
许栋、李光头辈然后声势蔓延,祸与岁积。
今日之事,造端命意,实系于此&rdo;。
第三,所谓倭寇,其实是中国百姓‐‐&ldo;使有力者既已从商而无异心,则琐琐之辈自能各安本业,而无效尤,以为适从。
故各年寇情历历可指:壬子(嘉靖三十一年)之寇,海商之为寇也;癸丑(嘉靖三十二年)之寇,各业益之而为寇也;甲寅(嘉靖三十三年)之寇,沙上黠夫、云间(松江)之良户复益而为寇也:乙卯(嘉靖二十四年)之寇,则重有异方之集矣&rdo;。
唐枢作为亲历者对&ldo;倭寇&rdo;的分析洞若观火,道出了事实的真相。
无独有偶,其后谢杰在《虔台倭纂》一书中对&ldo;倭寇&rdo;的分析,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也指出:&ldo;倭夷之蠢蠢者,自昔鄙之曰奴,其为中国患,皆潮人、漳人、宁绍人主之也&rdo;;&ldo;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rdo;;导致倭患的原因,&ldo;由海商之事观之,若病于海禁之过严&rdo;。
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因此海禁一日不解除,祸患始终存在。
王直死后,徽商在海上依然相当活跃,后继者有徐惟学、徐海,都被当局看作&ldo;倭寇&rdo;。
而日本的平户港一直是明末清初中日民间贸易的重要据点。
真正解决&ldo;倭患&rdo;的关键之举,并非戚继光、俞大猷的&ldo;平倭&rdo;战争,而是朝廷的政策转换。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及其辅政人臣实行比较开放灵活的政策,取消海禁,准许人民前往西洋、东洋贸易,所谓&ldo;倭患&rdo;也就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