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沦落江湖数十秋,归来白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这首诗见于《明神宗实录》,也见于孙承宗《春明梦余录》,具有很大的可信度,而且与建文帝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的气质十分相符。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明人野史关于建文帝逃亡生涯的记载,并非向壁虚构。
不妨将其始末简单勾勒如下。
建文四年六月,建文帝得知南京金川门失守,长吁短叹,想自杀以谢国人。
翰林院编修程济说话,不如出走流亡。
少监王钺跪在地上提醒皇上,高皇帝升天之前,留下一个宝匣,交代说,如有大难,可以打开。
众人一起赶到奉先殿左侧,看到一个红色宝匣,四周用铁皮包裹着。
建文帝一见祖父的遗物,不免悲恸,立即命人打开,同时下令焚烧大内。
打开宝匣后,但见里面有度牒三张,分别写着&rdo;应文&ldo;、&rdo;应能&ldo;、&rdo;应贤&ldo;,里面还有和尚的袈裟、憎帽、僧鞋、剃刀,以及银元宝十锭。
第一张&rdo;应文&ldo;度牒写着:&rdo;应文从鬼门出,其余人等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时分在神乐观的西房会合。
建文帝叹道,这岂非天数!
程济立即为皇上剃去头发,换上袈裟、僧帽、僧鞋。
吴王教授杨应能表示愿意剃度,随帝流亡:监察御史叶希贤毅然说,臣名贤,无疑就是&ldo;应贤&rdo;,也剃度改装随从。
当时在殿上的五六十人痛哭流涕,都表示要随从流亡。
建文帝说,这么多人一起行动,势必引起怀疑,决定由九人陪他前往鬼门,在神乐观乘船至太平门。
少顷,杨应能、叶希贤等十三人赶来。
一行二十;人开始了流亡生涯。
建文帝交代,今后互相以师弟称呼,不必拘泥君臣之礼。
兵部侍郎廖平建议,随从不必多,更不可多,挑选没有家室之累又有臂力五人足够,其余遥为应援。
当场决定杨应能、叶希贤称为比丘,程济称为道人,这三人左右不离建文帝;其余六人往来道路,运送衣食。
第一站来到吴江县的史彬家中。
此时,明成祖已经即位,革去建文帝的大臣463人,下令追夺皇帝颁赐的诰敕。
吴江县丞巩德赶到史彬家中追夺诰敕时,随口问道:听说建文皇帝在你家?史彬坚决否认,巩德微笑离去。
似乎是心照不宣,眼开眼闭。
既然踪迹暴露,众人立即离开此地,八月十六日,建文帝与两位比丘、一位道人同行,其余人等星散。
十月,来到襄阳的廖平家。
获悉跟踪者也已到此,便决定前往云南。
永乐元年正月十三日,建文帝一行抵达云南永嘉寺。
次年正月,建文帝经由重庆抵达襄阳。
八月八日再次来到史彬家。
原本决定去浙江天台,后因故改去云南。
永乐四年四月,建文帝抵达西平侯沐成家,五月前往白龙山,结茅而居。
这时,明成祖派遣户科都给事中胡濙前往西南地区,打着探寻道教宗师张三丰(即张邋遢)的幌子,其实是为了侦查建文帝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