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这一事,我是相信的,因为苏联内是正在建设的途中,外是受着帝国主义的压迫,许多物品,当然不能充足。
但我们也听到别国的失业者,排着长串向饥寒进行,中国的人民,在内战,在外侮,在水灾,在榨取的大罗网之下,排着长串而进向死亡去。
排队购物,是物资匮乏的表现。
这一点鲁迅当然知道。
对于这&ldo;许多物品不能充足&rdo;的原因,鲁迅说了两条:&ldo;内是正在建设的途中&rdo;,目前的吃苦正是对于未来幸福的投资,想起日后建设成功了的种种幸福,甚至目前的吃苦本身也有某种幸福感了;&ldo;外是受着帝国主义的压迫&rdo;,责任并不在自己,而在帝国主义身上。
作了这样的辩解,鲁迅以为还不够。
文章还拿在苏联境外的两种排队来和苏联境内的排队购物作陪衬:
一是别国的失业者,排着长串向饥寒进行;
一是中国的人民,排着长串进向死亡。
这进向饥寒和进向死亡的两个长串,难道不是比排队购物的那一长串更可悲悯么?对比起来,这排队购物,就不但是可以忍受,甚至还是颇为幸运了。
这当然是极其雄辩的文章,辞强足以夺理。
可是慢着:在苏联境内购物的长队,是触目可见的现实,而别国存在那进向饥寒和死亡的长队,却是一种比喻和象征的说法。
人不但会在内战外侮水灾榨取这些困苦中进向死亡,即使是在幸福丰足的生活之中,人不也是每过一天即接近死亡一天了么?在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人从母腹来到世间,他就排入了进向死亡的长串之中。
鲁迅自己就说过:&ldo;新的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壮,旧的也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死&rdo;(《热风&iddot;随感录四十九》)。
用这样一个反映大自然中新陈代谢规律的想像中的排队,来作现实中购物排队的陪衬,多少总有些不伦吧。
苏联物资匮乏的原因,鲁迅说了内外两个方面。
多年以来,在鲁迅以前和以后,许多出版物都是这样辩解,这样宣传的。
这样说是不是事实呢?不是的。
现在已经解密的苏联档案提供了另一种答案。
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苏联共产党最后一个&ldo;反党&rdo;集团》一书,是1957年苏共中央6月全会的速记记录。
从会上中央委员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到,当年斯大林、马林科夫他们的领导,给农业造成了多么大的破坏。
下面,摘抄一点会上的发言中有关物资匮乏、人民生活艰难的材料。
阿里斯托夫(苏共中央书记)的发言:
我想回忆一件小事,它表明斯大林时期马林科夫同志是怎样为人处事的。
党的十九大以后,我被选为中央书记,这时收到了从梁赞州的里亚日斯克来的一份报告,说那里没有面包,没有奶油,等等。
报告指出:马林科夫在党的十九大上宣称,粮食问题最终地和无可改变地解决了,而在里亚日斯克,在梁赞却没有面包,劳动者没有面包吃,更不用说香肠和黄油了,‐‐怎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马林科夫同志委托我对这个报告进行核实。
我进行了核实。
马林科夫问:那里的情况怎么样?是一时供应不上?我说,不,哪是什么一时供应不上。
那里根本没有面包卖,储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