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你怎么知道的?”
赵匡胤闻言一愣,他们老赵家受过这等苦的,也就是父母和大哥顶多加个自己,老三赵光义出生的时候家境都殷实了不少,最起码不用操心吃了上顿没下顿。
而此时,这个儿子居然能将这东西全部说出,由不得不让他发问,赵德昭出生的时候,他已经是滑州防御使了,他爹赵弘殷更是天水县男爵位。
“小时候儿子出去玩时,曾看见过有人吃,儿子也是那时候知道的。”
赵德昭胡乱诌个理由,赵匡胤听见赵德昭的话默认点头,他就说嘛这儿子是如何知道这些东西的。
两个饼子外加一些糊糊,光是糠餅赵匡胤就吃了一个半,这种吃食虽然难吃,但是真的顶饱,赵德昭吃了半个,然后又喝了一碗糊糊。
“李筠乱虽平,却还是多事之秋啊!”
赵匡胤吃完之后,拿起宦官递过来布块擦了擦嘴,这一次的出征,来的时候由于战事的问题,军队虽然人数多,可也是急行军。
如今仗一打完,缓下步子一看,各地民生凋零,尤其是山西潞州和泽州一带,经过此次一战,没有个几年是恢复不了。
“爹爹不用急切,这些事情还是得一件件来办。”
赵德昭起身将碗筷收起,后又示意宦官将其撤下,又给赵匡胤添了些热水。
“是啊,这次回京之后,科举一事也要提上日程了,如今已是四月。
礼部和范质前些日子就已经上了奏呈,好多事都搁置下来,回京之后就有得忙喽。”
赵匡胤回到御座,赵德昭也紧随其后,话说科举自隋朝开始,唐朝经过发展,已经是做官途径不二之选。
历史上因为大宋重文轻武,更是达到顶峰,据文献统计,中国科举制度自隋朝到清灭亡,产生的科举进士就有十多万,仅宋一朝就占据六万之多。
大宋爱文人爱到什么程度,自从他皇帝老爹开始,科举皇恩开始覆盖到落榜生阶层。
美其名曰推出一种制度叫做“特奏名”
,只要考生年复一年地坚持考,考上十年八年,很有可能被取为“特奏名”
,赐予本科出身,终生享受俸禄。
细思极恐……
这就是赵德昭为什反对重文轻武,太极端,太可怕了。
不过现在倒不用担心,皇帝老爹开这先河好像是在开宝年间,建隆和乾德科举取士还是和五代一样的,都是宁缺毋滥。
对于这种特奏名制度,有学者猜测,皇帝老爹有可能是吸收了不第进士黄巢反叛唐朝的历史教训。
还有一些人认为是怕没有中进士的人前往异国他乡,也就是辽、夏、金这些国家。
不过现在就不一样了,赵德昭绝对不会让这件事重新发生,文武是一定要平衡,千难万难也要把皇帝老爹这个思想掰正。
“爹爹,此次科举作为我大宋第一场恩科,一定要好好办,让天下学子好好看看我新朝之新气象。”
赵德昭行了一礼,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等到之后平定南方诸国,更是需要治理地方上的官员,而这些官员,很大一部分还是要从科举中选出。
此次恩科之后,先让其历练一番,等南方诸国平定,怎么也可以担任一方要员。
“哈哈,二郎说的对,此次恩科是要好好办。”
赵匡胤一声大笑,第一场恩科他身为皇帝怎能不高兴,就好比当初唐太宗一样,天下学子尽入我?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有个重生老爹保驾护航,她的人生妥妥的顺!权,俺不稀罕钱,老爹那儿有老公个人认为,她其实一个人过也挺好~...
准姐夫跟她说我们结婚吧!领证前,他说一旦结婚,这辈子,你生是我的人,死也是我的鬼。她说万一我们感情破灭呢?我们本来就没有感情!他回得决绝又绝情。好吧!她忍!谁叫他条件太好,万里挑一,拿来气那对狗男女,太合适了!她为前男友轻生跳楼,他站在她后面,冷酷无情的跟她说跳下去前,先过来把遗体捐助的协议签一...
新书反派永不为奴已经发布!新书期希望大家能够点个收藏,希望大家能够不要吝啬口袋中的推荐票!我有一个穿越成为反派,抢主角大道,抢主角宝物,抢主角机缘,抢主角妹子,虐杀各大正派人士的故事。各位书友们,约否???书友群565857789。...
五年时间,顾晚莞一直是他身边最乖巧的人,直到一通电话打过来,得知他要结婚的消息,才亲手斩断了这段孽缘。她本以为此后的人生要重新开始,没想到过去的事情像团阴霾,不管她走到哪里都甩不开他的影子。悲惨的出身和重病的弟弟,生活的压力让她不得已重新低头,却不知自己一脚踏入了深情陷阱,摇身一变,变成了厉少神秘的心尖宠!...
关于冷傲影帝的秘密小妻难追要给力男友背叛,她却被影帝下属强行捡回家。人人都道影帝冷酷狂拽霸,对她却体贴知趣很听话,当她慢慢隐入他温柔的网中,才知温柔有毒,爱情难得。她当着几百媒体笑脸盈盈我与南先生,就此解除婚姻,抱歉让他喜当爹。覆水难收。几年后,他的翻版小一号拉住他的西装裤腿大叔,你这么英俊潇洒像极了我,要不要玩一个爸爸和儿子的游戏?追更haosewencomwoo18vip...
关于北宋熙宁志一场空难,男主穿越千年来到北宋。熙宁年间的大宋,变法推行百废待兴,男主凭借的只是千年以来人类知识的积累与自己冷静的头脑,在政治漩涡的中心与各怀私心的历史人物周旋博弈,前期积累人脉与资源,中期建设城池,后期斡旋各个政权,最终实现民族大团结的大宋盛况一个现代学生的北宋求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