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只要奶奶高兴,爷爷和小花都当没看到,爷爷又烧了几十个大缸用来腌鸡蛋,每三天就能装满一个大缸。
直到天冷了野鸡产蛋的速度才有所减少,不过减的不多,死亡谷中的温度下降的不算厉害,虽然多少对野鸡有一点影响,但是不大。
每天奶奶都向山下送几百个鸡蛋,小花怕累着奶奶,就给大娘他们配了一些解药,让他们自己到死亡谷中来运鸡蛋。
那些运到山下的鸡蛋,都让那些领导买去了,这使大爷他们又多了一个收入。
奶奶腌的咸鸡蛋也给大爷他们不少,这个已经成了家里的特色菜,每次有客人,大娘都会切上一盘。
这次下山过年,他们又带下山不少瓷器,盘子、碗、茶壶、茶碗都有,几个叔伯大爷每家一套。
今天请的是朱陵,他带了四个随从,和爷爷大爷他们凑了一桌,朱陵是修士,来这里时,他就打听了,知道小花家世代都有巫师,他们家有巫族血脉。
来这里是他爷爷就告诉他,再这里要老实做生意,不要惹事,巫族的实力还是很强的,虽然现在也没落了,但是巫族对灵魂鬼物还是很有一套的,这里是巫族地盘,对付那些鬼物他们并不擅长,要想得到这里的灵物,还得依靠巫族。
虽然有爷爷的交代,但是他还是没有死心,两个月前他就来到这里,知道大东沟中有野生的大虾,比大爷他们养的灵气更足,就动心了,可是折腾了两个月什么也没得到,这时才想起他爷爷的话,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行动。
以后要想长期稳定的得到灵物,必须有小花他们的帮助,看着桌子上的几个菜,全都发出淡淡的灵气,知道这里的东西全都含有灵气,这对他们修士帮助是很大的,长期食用就是功力不增长也不会消退,延年益寿轻而易举。
今天朱陵买了一千只虾,是个大客户,大娘准备的伙食很丰富,桌子上除了他们常吃的野鸡肉、咸鸡蛋、赤鳞鱼、大虾外,还有一只清蒸甲鱼,这个是野生的,小花刚从大东沟逮来没几天。
正文第二十一章柴窑
更新时间:2010-10-1813:29:19本章字数:3962
菜都是好菜,酒也是好酒,朱陵一入口就尝出来了,酒里和甲鱼中的灵气最足,应该是野生的灵物,他们长年吸收灵气,才会有这么多的灵气储存在体内。
可惜这些东西小花家从来不向外出售,不然买这些东西才划算,朱陵知道酒里的灵气是从一种巨大的金蝎中泡出来的,他曾经想从村里其他人那收买一只,但是没人卖给他,他又不敢用强,也只好作罢。
一顿饭,他们吃了几个小时,这里的人酒量都很强,就算以前不行,吃了带有灵气的食物,现在的酒量也增加了,每次倒酒,朱陵都抢着倒,倒酒时他就会仔细观察酒桶里的金蝎,感觉金蝎中蕴含着强大灵气,绝对是一级灵兽。
现在地球上,污染越来越严重,灵兽几乎灭绝,每次有灵兽出世,几个大家族都会大打出手,虽然不会摆到明面上撕破脸,但是每次都会死很多人。
这次他们家族得到先机,先到了这里就是机会,强行掠夺就不要想了,他知道这些金蝎出自死亡谷,最先能进出死亡谷的就是那个瞎眼的小孩,只有见过他的修士,才知道他的强大,那种宛如实质的灵压,使他一看到小花就收敛了身上的灵气,万一引来来小孩的灵压就麻烦了。
他待在这里两个多月,只是听说小花的神奇,可是他从来没见过,今天一见,就赶忙把自己的傲气收了起来,从小花的灵压中发现,小花的修为并不比他爷爷差,可是他爷爷多少岁了?小花现在才几岁?
知道小花不是他们能招惹的起,所以他把所有不该有的心思全都收敛了起来,反而对家里的几个老人刻意巴结起来,所以他才会接过小花的话茬,说起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他毕竟是城里人,知道的比大爷大娘他们多。
怀着别样的心思,一顿饭也就吃完了。
小花帮着大娘把桌子上的盘子全收起来,桌子上的菜已经没有了,全成了空盘子,小花制作的这些盘子很薄,盘子放到一起发出的碰撞声很好听,小花一度想把这些盘子当做打击乐器来使用,不过奶奶没有同意,这些盘子都很精致,奶奶舍不得,怕小花把它们打碎了。
把不该有是心死收敛了朱陵的脑袋变得特别清晰,放下了心事,心情特别轻松,听着悦耳的声音,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拿着手里的茶碗,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十二个字从他脑子中蹦出来,对就是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朱陵摇晃了一下脑袋,发现了那里不对,他们吃饭用的瓷器全是极品瓷器。
周世宗帝柴荣曾御定御窑瓷:&ldo;雨过天青云破chu,者般颜色作将来&rdo;,以象征未来国运如雨过天青。
明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ldo;柴窑最贵,世不一见……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rdo;,未涂釉的底部呈现瓷胚本来的粗黄色。
清兰浦、郑廷桂在《景德镇陶录》一书中也说柴窑瓷:&ldo;滋润细媚,有细纹,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rdo;,还说柴窑瓷久不可得,得到残件碎片,也当珍宝,用作服饰、帽饰;柴窑瓷片光芒夺目,如飞箭一般。
柴窑是中国古时五大瓷窑(柴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之首,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河南郑州(一说开封),本是后周世宗帝柴荣的御窑,所以从北宋开始称为柴窑。
后因长期未见其窑址,以钧窑代替了其宋五大名窑的位置。
窑址迄今未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