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西洋艺术论者论艺术的心理,有&ldo;感情移入&rdo;之说。
所谓感情移入,就是说我们对于美的自然或艺术品,能把自己的感情移入于其中,没入于其中,与之共鸣共感,这时候就经验到美的滋味。
我们又可知这种自我没入的行为,在儿童的生活中为最多。
他们往往把兴趣深深地没入在游戏中,而忘却自身的饥寒与疲劳。
《圣经》中说:&ldo;你们不象小孩子,便不得进入天国。
&rdo;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我们的黄金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可以因了艺术的修养而重新面见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
1929年9月8日
返回
艺术三昧
有一次我看到吴昌硕写的一方字。
觉得单看各笔划,并不好;单看各个字,各行字,也并不好。
然而看这方字的全体,就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处。
单看时觉得不好的地方,全体看时都变好,非此反不美了。
原来艺术品的这幅字,不是笔笔、字字、行行的集合,而是一个融合不可分解的全体。
各笔各字各行,对于全体都是有机的,即为全体的一员。
字的或大或小,或偏或正,或肥或瘦,或浓或淡,或刚或柔,都是全体构成上的必要,决不是偶然的。
即都是为全体而然,不是为个体自己而然的。
于是我想像:假如有绝对完善的艺术品的字,必在任何一字或一笔里已经表出全体的倾向。
如果把任何一字或一笔改变一个样子,全体也非统统改变不可;又如把任何一字或一笔除去,全体就不成立。
换言之,在一笔中已经表出全体,在一笔中可以看出全体,而全体只是一个个体。
所以单看一笔、一字或一行,自然不行。
这是伟大的艺术的特点。
在绘画也是如此。
中国画论中所谓&ldo;气韵生动&rdo;,就是这个意思。
西洋印象画派的持论:&ldo;以前的西洋画都只是集许多幅小画而成一幅大画,毫无生气。
艺术的绘画,非画面浑然融合不可。
&rdo;在这点上想来,印象派的创生确是西洋绘画的进步。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艺术的三昧境。
在一点里可以窥见全体,而在全体中只见一个个体。
所谓&ldo;一有多种,二无两般&rdo;(《碧岩录》),就是这个意思吧!这道理看似矛盾又玄妙,其实是艺术的一般的特色,美学上的所谓&ldo;多样的统一&rdo;,很可明瞭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