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从刘尊棋那里,我了解到伊罗生后来因为被视为与&ldo;托派&rdo;关系密切的人,受到当时上海地下党的冷落和批评。
伊罗生随即离开上海,经北平到欧洲返回美国。
虽然二战期间伊罗生作为记者,曾再度到重庆采访,但他未能获准访问延安。
在中国,很长时间里伊罗生这个名字是个禁区。
当年萧伯纳访问上海时,宋庆龄在寓所宴请,出席作陪的有鲁迅、蔡元培、史沫特莱、林语堂、伊罗生,他们七人在寓所阳台上留下一张历史性合影。
可是,在&ldo;文革&rdo;前和&ldo;文革&rdo;期间发表这张照片时,经过技术处理后,照片上只留下五个人,林语堂和伊罗生都没有了踪影。
&ldo;文革&rdo;结束后,由宋庆龄出面安排,伊罗生才重新得到访华邀请。
1995年,美国作家彼得&iddot;兰德出版了长篇传记《走进中国‐‐美国记者的冒险与磨难》一书,其中一章《走在异域的先知》,专门描写伊罗生在中国的活动,其中对伊罗生创办《中国论坛》的过程,他与中共地下组织、刘仁静、托洛茨基的关系,均有颇为详细的叙述。
伊罗生出生于美国曼哈顿西区的上流社会家庭,是立陶宛犹太人后裔、富裕的房地产大王的儿子。
兰德写道,1929年伊罗生十九岁时进入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在大学里他系统研究了帝国主义在二十世纪中国的情况。
大学一毕业,伊罗生就来到中国。
到了上海,他立即被《大美晚报》(shanghaipost)聘为记者。
当他不满意这个工作时,他又到《大陆报》(chapress),为毕业于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的董显光工作。
董显光后来在重庆曾担任蒋介石的宣传部副部长。
该报属于国民党,董显光完全听命于蒋介石。
在此期间,伊罗生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陈翰笙、支持共产党的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等。
正当伊罗生准备终止与《大陆报》的关系时,史沫特莱介绍他结识了来自南非的弗兰克&iddot;格拉斯(frankglass),中文名字叫李福清。
格拉斯是南非共产党的一位创始人,但后来对党内的斯大林分子不满,随即他因同情托洛茨基而被南非共产党清除出党。
他后来到了中国。
到上海后,他和史沫特莱成了朋友。
伊罗生认识格拉斯后,便与之结伴乘船沿长江上行,一直抵达重庆、成都等地。
他要深入到中国内地实地考察中国的社会。
实际上,这次长江之行对伊罗生来说,是从格拉斯那里接收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过程。
同时,格拉斯的思想倾向、性格特点,也开始影响伊罗生。
格拉斯教导伊罗生要怀疑一切,永远不要盲目地追随任何类型的教条。
1930-1935年第25节伊罗生:斯大林与托洛茨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