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住在这里,更重要的当然不是每天可以欣赏颐和园的落日,而是靠近燕京大学校园,使他们有了更多接近中国学生的机会。
斯诺在新闻系任教,海伦去学哲学,俩人还一同到清华大学听中国哲学教授冯友兰的课。
斯诺还在一个中国助手的帮助下翻译鲁迅的小说,海伦则研究燕京大学的学生作家萧乾、杨刚的小说,萧、杨二人后来都成为中国的著名记者。
燕京大学美丽的校园让不少人陶醉。
从伦敦来到燕京大学学习中文的新西兰人贝特兰,认为这里是他所知道的&ldo;最美丽的大学环境之一&rdo;。
&ldo;这些漂亮的姑娘们,穿着色彩斑斓的开衩的旗袍,在运动场上端庄地骑着自行车,小伙子们则穿着美国校园式样的运动衣和套衫。
&rdo;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的贝特兰,后来成为斯诺夫妇的好朋友,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以记者身份出现在西安事变的现场。
但当时的北京并不平静。
美丽的燕京大学校园里,来自东北的流亡学生怀念故乡的歌声,深深打动着每一个同情中国命运的异邦人。
&ldo;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rdo;
斯诺能理解这些流亡者的心情。
1931年沈阳爆发&ldo;九一八&rdo;事件后,他曾奔赴东北采访,亲身感受过失去家园的中国人的痛苦。
日子一天天过去,东北学生思念沦陷故乡的心情越来越重。
北京的局势也越来越紧张。
日本企图侵吞华北进而占领中国的野心一天天显露出来。
1935年6月10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签订&ldo;何梅协定&rdo;,根据这个协定,河北省、北京、天津完全处在日本控制之下。
11月26日,国民政府迫于日本压力,决定撤消北平军分会,成立&ldo;冀察政务委员会&rdo;,日本人暗中策划的所谓&ldo;华北自治&rdo;,就要变为严酷的现实。
后来成为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的美国人费正清,此时也住在北京。
他和斯诺夫妇是朋友,常常互访,还一起在北京饭店的屋顶花园跳舞。
他亲身感受到了1935年下半年北京城里日益弥漫的紧张气氛:
1935年末,北京到处流传日本人要来进攻的消息。
狡猾的日本军队采取了精神困扰的战术。
一小队日军在一名骑着高大战马的下级军官的率领下,经常从北京的胡同耀武扬威地通过。
日本军队在北京正南面铁路联轨站丰台进行进攻性的野外演习。
他们利用中国傀儡政府控制京津地区,筹备建立所谓伪满属下的&ldo;华北国&rdo;。
国家危若累卵,偌大的华北已放不下一张课桌。
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严重关头,从英美回国的一代学人在北京的各大学里均处于中流砥柱的地位,&ldo;五四&rdo;时期的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励着他们。
此时,他们正计划把学校各系和图书馆迁到南方,用船运走图书和设备。
一个个大学就这样眼睁睁被拆散。
学生模样的人们把尚未登记编目的书籍搬出清华图书馆,我只有无可奈何地看着他们。
(引自《费正清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