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作为报人,他有着被新闻史家方汉奇称为&ldo;在旧中国新闻界并世无两&rdo;的经历。
1919年,他曾以记者身份,前住欧洲采访巴黎和会,不仅是到会的惟一中国记者,也标志着中国记者采访重大国际事件之始。
1945年4月,联合国成立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他以中国新闻界代表和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之身份,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会,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邵飘萍:昔日《京报》,旧时报人(1)
邵飘萍(1886-1926)浙江东阳人,名振青,字飘萍,著名记者,《京报》创始人。
谭嗣同刑前高歌:&ldo;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rdo;。
中国近代政坛的笑声,恐怕无出其右者。
那是1898年。
28年后,某个晨曦将露的夜里,北京天桥刑场,中国新闻界最豪气干云的笑声,在枪声之前爆发。
人:邵飘萍;报:《京报》。
临刑前,邵飘萍向监刑官拱手说:&ldo;诸位免送!
&rdo;然后仰天大笑数声,从容就义;或曰,监刑官&ldo;令邵氏跪地,邵氏初不肯跪,并昂首向天哈哈狂笑两三声,旋被二兵按于地……&rdo;;或曰,他临刑前只是微微一笑,意态平静。
罪名很&ldo;干脆&rdo;:&ldo;京报社长邵振青,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大恶极,实无可恕,着即执行枪决。
&rdo;实则,邵飘萍反对奉系军阀,在《京报》上讽刺张作霖&ldo;一世之枭亲离众叛&rdo;、张学良&ldo;忠孝两难&rdo;,且退回张作霖的30万元&ldo;封口费&rdo;,自言&ldo;张作霖出30万元买我,这种钱我不要,枪毙我也不要!
&rdo;
邵飘萍自有他笑傲王侯的资本:即使以今天的新闻从业标准来看,他也代表着记者最高的职业水准。
在中国最早的新闻学著作之一《实际应用新闻学》中,邵飘萍主张记者&ldo;其脑筋无时休息,其耳目随处警备,网罗世间一切事物而待其变&rdo;。
1917年3月,中德两国断绝外交关系的决定正式公布之前,他就实践了这一主张。
那日,邵飘萍在国务院偶然听到院仆打电话通知美国公使,说总理段祺瑞下午将前往美国使馆访晤。
这个电话立即触动了他的新闻神经,使他联想起时值美德断交,美国一定会拉拢中国,因而此时段祺瑞的会晤,很有可能会涉及中德关系。
于是他抢先来到美国使馆,单刀直入向一位参赞询问双方会见的目的和内容,参赞大惊,他趁势表示自己并非局外人,只是想证实一下已经得到的消息。
如此虚虚实实一番,他居然打探到了美国政府对自家使馆的有关指示。
随后他赶回国务院,向段祺瑞表示自己已经知道了内情,现在希望了解中德断交的确切日期。
最后,他如愿以偿地获得了这条独家的内幕新闻。
著名报人张季鸾评价:&ldo;飘萍每遇内政外交之大事,感觉最早,而采访必工。
北京大官本恶见新闻记者,飘萍独能使之不得不见,见且不得不谈,旁敲侧击,数语已得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