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最后,这个报人和吴鼎昌、胡政之一道,以新记公司的名义买下已停刊的《大公报》,于1926年9月1日重新出版,从而开启了民国新闻史上的一段传奇。
在当日的&ldo;续刊号&rdo;上,张季鸾以&ldo;记者&rdo;为笔名撰写社评《本社同人旨趣》,提出著名的&ldo;四不&rdo;办报方针:
&ldo;第一不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
凡其行为利于国者,吾人拥护之;其害国者,纠弹之。
&rdo;
&ldo;第二不卖,……不以言论作交易。
换言之,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之入股投资是也。
是以吾人之言论,或不免囿于知识及感情,而断不为金钱所左右。
&rdo;
&ldo;第三不私,……除愿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务外,并无私图。
易言之,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
&rdo;
张季鸾:&ldo;民国故报人&rdo;(2)
&ldo;第四不盲,……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详求,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
吾人诚不明,而不愿自陷于盲。
&rdo;
于佑任曾为这位&ldo;民国故报人&rdo;下过一极精当的评语:恬淡文人,穷光记者,呕出肝胆。
胡政之:报人逝,报纸亡矣
胡政之(1889-1949)名霖,字政之,以字行。
四川成都人。
新记《大公报》创办人之一,任总经理兼副总编辑。
青年查良镛站在报馆宿舍门口,看着胡政之一步一步走下斜坡。
他问:&ldo;胡先生,你就会回来吗?&rdo;胡回答:&ldo;就会回来。
&rdo;说完淡淡一笑。
在这笑容中,查良镛看到了一种凄然的神色,于是立在门口呆了许久。
《大公报》总经理没有再回来,连他的名字都渐被湮没。
年轻的《大公报》职员后来成了名满江湖的大侠,是为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