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在今天能够以这样的方式保护自己权益的,一般都是在恶人当道、告状无门,身受威胁恐吓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这种希望媒体公开真相、寻求公众支持的非正常方式的。
这样的人,一般是属于社会的底层。
新华社记者庄羽显然不是底层人物,但是她就是要从一开始就扮演一个弱者,再不断的通过媒体述怨,制造新闻。
我很替庄羽着急,郭敬明如此侵权,换了是我,这个官司已经开庭了。
但是庄羽之愤,让人有如下疑问:
一问庄羽:从个人素养上看,新华社记者庄羽身在《望》东方周刊,在十三亿中国人当中,应属金字塔的顶层,她应该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但是迄今不见其实质性动作。
庄羽为令人感到疑惑!
二问庄羽:既然认为被侵权,庄羽不在第一时间向侵权人诉求,却转向媒体公开她的愤怒,在庄羽口中当上被告的春风社和郭敬明,从来没有接到过庄羽正面维权的电话或者信函。
庄羽的行为令人感到奇怪!
三问庄羽:在法律的认定上,有利用职务之便索取不正当利益的条款,庄羽身为新华社记者,在媒体圈里有很多同事和朋友,庄羽目前的行为是否有利用职务之便、或者是利用职业之便,来达到个人目的的嫌疑?这样的人,在新华社记者这样严肃、国人给予重托的岗位上工作,是否还能够保持记者职业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庄羽的行为令人感到担忧!
四问庄羽:庄羽声称被侵权,作为《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出版社,春风文艺将成为第一被告。
假如侵权行为成立,那么庄羽就不仅仅是惟一的受害者,《圈里圈外》的出版社利益也同样受到了侵害,如果是这样,权益受到侵害的出版社就决不会坐视不管,奇怪的是,迄今只有庄羽自己在愤怒。
庄羽的行为让人不解!
五问庄羽:就在不久前,庄羽曾经投稿给春风文艺,但是由于没有达到春风图书的出版水平,最后被编辑退稿。
这样一个被她一度看好的出版社,几个月后就要被她送上法庭,让人颇有求婚不成即反目的感觉。
庄羽的行为令人感到不智!
六问庄羽:庄羽面对公众表达维权的愤怒,但是却公开在电话里对某直辖市媒体记者讲,郭敬明的书印到了几十万册,她的只有六千册,她就是要借郭敬明炒火自己。
现在的庄羽已经部分达到了目的,就在前几天,她拿着被春风退稿的小说,向某出版公司开出的条件是起印五万册。
这个开价是一个月前的庄羽不敢想像的。
公众媒体变成了她谋取私欲的工具,制造公众同情心理从而达到个人目的,庄羽不仅是要炒火,而且是在玩火!
庄羽的行为令人联想!
七问庄羽:作为出版社和作者,在很长的时间里并没有对庄羽作出回应,因为任何回应都会帮助庄羽达到个人目的,并且等待庄羽能够如期走上法庭,相信法律自有公论。
但是庄羽光是摇旗呐喊,煽动更多的媒体参与,要上法庭的消息始终不见半点着落,已经让最初被她煽动的一些媒体感到被动。
媒体不是法官,在法制社会下,谁走偏锋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庄羽的行为让人冒险!
八问庄羽:庄羽声称郭敬明共有七处情节的雷同和模仿,甚至有些话语和人物性格的完全模仿抄袭,认为这太过分了!
相信正是因为太过分,庄羽才一再向媒体表示她要上法庭。
但是庄羽的这个太过分让人不清楚过分的度在哪里,如果是抄了四处该怎么说?如果是十六处又要怎么认定?杀一个人和杀十个人对于罪犯来说是没有区别的,他都要为法律负责。
抄了七处还迟迟不上法庭,庄羽的行为让人乏味!
九问庄羽:《圈里圈外》是今年年初刚刚出版的,但是今年夏天庄羽就通过中间人,把《圈里圈外》又交给了&ot;榕树下&ot;的一位编辑,希望能够出版,结果被婉拒。
图书出版都会签订版权期,版权期是以年为单位,但是不到半年就要背叛&ot;东家&ot;,庄羽的行为令人心寒。
春风的问题是庄羽无法回避的,因此在04年,庄羽通过律师正式向法院起诉了郭敬明和春风文艺出版社,作为对&ot;只是四处申诉,迟迟不付诸法律&ot;的行为的回击,虽然她自己也认为&ot;这的确将是一场艰难的官司,压力很大&ot;。
官司的难度在于举证,就中国目前的相关法律《著作权法》来看,对于抄袭行为并没有明显的界定,也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法规提出对作品情节的保护,正如郭敬明曾就庄羽说的故事最后两个主人公都死于车祸如是回答:全世界死于车祸的人多了--意为即使情节完全一样,凭什么你能写我就不能?
对于没有把握的官司,庄羽更进一步通过媒体表述了自己的立场:第一已经请律师找到了两书中七处&ot;抄袭的证据&ot;;第二打官司当然有风险,而且已经做好了输掉官司的准备,但输掉官司并不能说明一切。
就在发表上述观点的几乎同一时间,庄羽将自己和郭敬明的书同时送给了北大著名教授曹文轩和著名作家莫言。
而几乎众所周知的,前者是郭敬明第一本小说《幻城》的作序之人,而后者则与春风文艺出版社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他们将会对这两本书作出一个文学上的评判。
实际上,也只有文学上的评判是庄羽手里最关键最有利的武器。
也因此,虽然庄羽只是模糊地对媒体宣布记者已经找到了有利的证据并达7处之多等消息,但细心的读者和记者还是自行开始比对两书的工作。
一个名叫橡子的作者整理出了郭敬明抄袭的&ot;罪证&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