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寒石山上采药炼丹,朝阳洞内苦修益易,寒岩洞里潜修真元,&ldo;本志慕道伦&rdo;(《自见》二二九)的寒山隐居于寒石山之中,享受着大自然所能给予的最大的恩赐,潜心修炼,孜孜于成仙之道。
当然,除了寒石山之外,有一个地方也是寒山经常去的。
那就是国清寺。
那里有寒山所需要的食物,更有寒山精神上的寄托,秋冬之际,寒石山基本上都为冰雪覆盖,寒山则每隔三天左右去一次国清寺,一则与丰干和拾得交流,二则带来拾得准备好的国清寺的剩饭菜。
春夏之际,因为山上可以采到野果以充饥,寒山到国清寺就没有那么频繁,大概十天半月一次,这样的日子,主要是去找两位朋友。
当然,有的时候是丰干和拾得去寒石山找寒山,寒岩洞前的宴坐石,明岩的朝阳洞都留下了三人交往的足迹。
丰干、拾得、寒山自贞元六年(790)开始结成方外之游,这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习惯,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样的生活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对于三人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和提升。
寒山的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充实的,但是其物质生活是艰苦的,&ldo;容貌枯悴,布襦零落,以桦皮为冠,曳大木屐&rdo;[14],这个后来为世人所熟知的形象,逐渐形成了,这并非是寒山为了寻求与众不同的结果,实际上是因物质生活的艰辛而造成的无奈之举,不过,还有一点是不能忘记的,虽然此刻寒山生活邋遢,俨然一邋遢文人的形象,但是,其精神矍铄,丝毫没有被艰辛的生活所拖累。
在寒山往来国清寺的时候,也曾发生了一些事情,主要是有两件:贞元九年(793)遇沩山灵祐于国清寺道,贞元十三年(797)遇赵州从谂于国清寺。
这两位都是后来中国禅宗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沩山灵祐(771‐853),俗姓赵,福州长溪(今福建省霞浦县)人,十五岁在家乡从建善寺法常律师出家,三年后在杭州龙兴寺受戒,并研习大小乘经律。
二十三岁时,灵祐到江西,参访怀海,居为参学之首。
他的顿悟机缘,是拨火而悟。
据说有一天怀海叫他去看炉中有没有火,他去拨拉一下说没有,怀海亲自去拨,找出少许火,举到他面前说,这不是火?灵祐因而顿悟,赶忙向怀海表谢意。
元和末年(820),灵祐游长沙,路过沩山(今湖南省宁乡县以西),就于此结庵,后人称其为沩山灵祐。
起初他也只是在山上独栖,在凄风苦雨中默坐,后来周围的人听说了,信徒越聚越多,帮助建起了正式的禅寺,地方官李景让为结佛缘,奏请禅寺的寺名,为同庆寺。
灵祐在此弘法十多年,僧众达一千五百人,号称第一禅林,京官相国裴休也来与他论道,可见灵祐除了保持怀海的农禅风格外,更注意与各地官员交往,以取得支持。
这也是一般山林禅系都注重的两个方面。
会昌法难时,波及同庆寺,灵祐把头裹起来混迹于老百姓中避难,直到法难过后,已出任湖南观察使的裴休请他出来,重归大沩山弘扬宗风,于是徒众又纷纷回到沩山,禅法兴盛。
后传江西仰山禅师,形成唐代禅宗的第一个宗派‐‐沩仰宗。
沩山灵祐遇寒山一事是在其参访怀海之前,据《祖堂集》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