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端纳死后,被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他惟一的遗物是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奖给他的一枚金质奖章。
今天,在万国公墓里,我们已经无法找到端纳的墓碑。
不过,人们可以找到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的墓地。
当年,正是从宋耀如那里,端纳知道了孙中山的名字,从此开始了他与中国的密切联系。
能与自己的老朋友长眠在一起,对端纳来说也是最后的安慰和温暖。
1911-1919年第9节看莫里森档案
没有想到,2000年1月,离开悉尼那天,我在图书馆看到了莫里森的档案。
莫里森生于澳大利亚,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1894年首次来华,著有《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中译本改名为《中国风情》)。
1897年他以《泰晤士报》特派记者身份再次来华,在北京一住就是二十年。
他曾是袁世凯的法律顾问,后来虽离开中国,但在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那段风风雨雨的日子里,他又从伦敦前往巴黎,出任中国代表团的政治顾问。
有这种特殊经历的人,他留下来的一切,岂能不让人感到好奇!
离开悉尼前往墨尔本的航班是在夜间,这样白天正好有时间到图书馆泡上大半天。
陪同我的是旅澳画家沈嘉蔚。
沈嘉蔚擅长描绘人物肖像,前几年他画的黄苗子郁风夫妇的肖像画,曾在澳洲全国油画比赛中获奖,此次黄苗子郁风在澳洲举办书画展,宣传册封面便选用这幅作品。
与嘉蔚一见如故。
交谈中,他说他一直想画一幅莫里森的画像,并曾到悉尼的新南威尔士州立图书馆查阅过莫里森档案中的照片部分。
巧得很,我正开始写题为&ldo;在历史现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故事&rdo;的系列文章,澳大利亚记者莫里森和端纳也在视野之内。
嘉蔚对莫里森档案的描述,颇让我喜出望外。
我当即决定放弃第二天的游玩,舍美景而直奔图书馆。
莫里森1920年在去世前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中说,他所收集的资料诸物,捐给悉尼的图书馆。
根据这个遗嘱,莫里森的遗孀宣布,当物色到整理和编选的合适人选后,这批档案即捐给图书馆,二十五年后公开。
到1925年jbcapper共整理出两卷,但未出版。
1946年,莫里森的长子同意将全部档案移交图书馆。
后来cyrilpearl因撰写莫里森的传记,曾利用了这批档案。
旅澳的中国学者骆惠敏博士整理编辑的《莫里森通信选(1897‐1920)》,于1978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英文版,八十年代上海出版了中文版。
这些整理出版的通信,仅仅是莫里森档案中的一小部分,更有历史价值的大量日记,却因字迹难辨,整理难度很大,加之无专人编辑注释,公开出版尚待时日,它们只得静静躺在书架上。
莫里森档案已大致按照时间顺序编号,查阅十分方便。
这批档案数量不少,约有几十卷之多,计有日记、信件、地址本、请柬、拜帖、菜单、票据、邮票、纸币、剪报、地图、艺术品等,应有尽有,由此可见莫里森此人颇有收藏的雅兴。
这倒为后人了解他的经历和已成往事的历史提供了方便。
翻阅他的档案,除了可以感受历史风云的变幻之外,更可以让你从那些不起眼的物件里,浏览一个世纪前的诸般景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关于万古魔帝重生都市万古魔帝重生归来,以强势功法逆天而行,不求恢复昔日荣光,只求今生万界独尊,霸临诸天万界。...
特种兵回归都市,应聘成了宿舍的保安。战场杀敌我在行,可是对付这么多学生,该怎么办才好?重回都市,强者终会崛起!...
关于末世恋爱守则文案言璃十三岁那年第一次见到时渐宇,时渐宇告诉她,晚上不要去湖边。那天夜里言璃的同学被不明动物袭击死亡。言璃第二次见到时渐宇时十五岁,时渐宇告诉她,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言璃第三次见到时渐宇时十七岁,时渐宇说一切有我。预收文起初的缘文案应小果喜欢韩子曜,以为只要用心去爱,就能和韩子曜幸福一辈子,直到所有一切都被生生撕碎,应小果才明白一直以来都只是她的一厢情愿韩子曜喜欢应小果,...
...
从灵气复苏大时代穿越到灵气复苏一年前的日本,成为一名十六岁的高中生,木村和树。他战战兢兢刻苦修炼,省吃俭用的筹备资源,期望在灵气复苏后将全人类甩开。可上天却充满恶意的给他开了一个玩笑。一年后,灵气复苏…并未如期而至。...
关于肥妻喜临门重生成为一个又肥又懒的已婚妇女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