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姐姐快说吧!”
“妹妹知道咱们有明一代,堂皇的律法就指明白了,‘役皆永充’。
这意思,就是祖宗一旦入了灶籍,往后世世代代的男丁就得给朝廷煎盐纳盐课。
咱们家,从前朝开始就煎盐;本朝更是从太祖才起事的时候,就为朝廷煎盐筹军饷,这灶户的身份,永世也别想逃开了。”
“咱们爹爹、二叔那一会,家里在籍的男丁,每一年每一个人,纳盐课一十六引。
也就是每年每人得上缴三千二百斤煎好的盐。
后来爹爹二叔和大哥都不在了,自然消了户籍。
但这份责任自然就落到了少嘉和少原头上,这也是姑姑当家做主这样名正言顺的原因所在。”
“妹妹,当日爹爹还在的时候,我早已经记事,对家里的这份根基,记得再清楚不过了!
爹爹在家总对着二叔、大哥叨念,咱们灶户苦!
要大哥千万记得,就算贩盐再有多少钱,也不能忘本,不能忘了祖上煎盐晒盐,究竟都吃过什么苦头。
日后少筠你有机会往盐场见识,就知道了。
炎天暑日、数九寒天,灶户日夜不停的烧草荡煎盐,煎出来的盐大部分要给朝廷纳盐课,即便有余盐,也别想着自己能拿出去赚几个钱买两尺花布。
你就是有余盐,也得正经的卖给朝廷,再由朝廷供给盐商。”
“煎盐那份苦,家里的老掌故们,拉着谁,谁不能给你说上个三天三夜?人人都说盐商有钱,可有谁知道真正煎盐的灶户,一年靠着煎盐都未必吃得上饱饭?!”
少筠静静听着,听到这儿,不禁疑问:“姐姐,我也听我娘念叨过家里的老掌故,说姑姑对这些老掌故不大好。
这些老掌故可是为咱们家煎盐纳盐课的?”
少箬脸上露出了讥诮鄙视的神色,略饮了一口茶,又扬声吩咐:“侍兰,另外给我和你小姐换热茶来。”
侍兰应声进来,待她换了茶水,又另外上了些点心退了出去,少箬才继续说道:“这也是姑姑见利忘义的缘故!
往日爹爹二叔在的时候,姑姑那里会理会家里头那些营生,等她掌了家,哪里又会懂盐场里头的事情?姑丈虽然擅长和官老爷打交道,但盐场里实打实的活计,他一个账房先生出身的人,自然也是一概不懂的。”
“咱们家靠着煎盐起家,真正富贵起来,还是咱们祖爷爷在宣德年间做下的决定。
宣德的时候,朝廷大举征用商人运粮,运的这些粮食,要么往边境去做军饷,要么往缺粮地区,以平抑当地米价。
这用商人运粮不能不给好处,不然那家商号愿做这赔本的买卖?因此,朝廷就给运粮的商人发放盐引,并许以商人在指定的区域卖盐的专利。
咱们家当时也不过是灶户里头稍稍富裕的人家,因为见了这样的机会,便顺势上去贩盐,这才渐渐富贵起来的。
因为富贵了,自然也就不亲自下盐场煎盐了,所以都雇有老掌故守着家里世传的本领,也是不忘本的意思。”
少筠觉得有些乱,又问:“这么说,咱们家实际还是灶户?官家老爷知道了还能让咱们运粮贩盐?”
“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
,少箬笑话少筠:“我听我家老爷说,自古而今的盐法,林林种种,什么《盐典会要》之类的书,连他那样专攻盐业的官老爷也看不过来呢!
你若真有心思,跟你姐夫说去,他那一屋子的书,你不怕闷的话,尽可挑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