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三
我们翻阅曾国藩家书,会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曾国藩一生,每于人生道理有所体悟,必汲汲与兄弟们分享。
天命说不久也成了他用来安慰疏导曾国荃心理疾病的良药。
皈依天命说后,曾国藩一改过去的急切焦躁,在处理大事时变得从容不迫。
他不再认为,王朝的命运可以由他一手左右。
他相信,太平天国能不能平,大清王朝还能存在多少年,这些太大尺度的事件,不是某一个人甚至某一个集团能够决定的。
在这些大事件背后,有着天时、历史、人心等诸多深层次力量,个人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很有限的。
因此,他所要做的,只是在可能的范围内尽自己的能力而已,而不必杞人忧天,将太多无法承受之重揽到自己肩上。
咸丰十一年,曾国荃围攻安庆,当年四月初三日,曾国藩写信给曾国荃说: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如此次安庆之围,濠深而墙坚,稳静而不懈,此人力也。
至于是否不至以一蚁溃堤,以一蝇玷圭,则天事也。
……吾辈但当尽人力之所能为,而天事则听之彼苍而无所容心。
当时曾国荃久攻天京不下,肝气上升,心情焦躁,行将得病。
曾国藩写信告诉曾国荃,太平军能不能平,南京攻不攻得下,乃是天地间那神秘的大力量决定的,个人能发挥的空间十分有限。
&ldo;金陵之克,亦本朝之大勋,千古之大名,全凭天意主张,岂尽关乎人力?&rdo;因此要求曾国荃将能否攻下南京&ldo;付诸可必不可必之数,不敢丝毫代天主张&rdo;。
曾国藩说,战争之中,人只能全力发挥自己的主动精神,&ldo;墙濠之坚,军心之固,严断接济,痛剿援贼,此可以人谋主张者&rdo;,但至于&ldo;克城之迟速,杀贼之多寡,我军士卒之病否,良将之有无损折&rdo;,&ldo;此皆由天意主张者&rdo;。
他这么说,是惟恐国荃在攻城时失去耐心,不择手段,蛮力强攻,致出危险。
他打了这样一个比方,用科举考试来比喻天京之战:&ldo;譬如场屋考试,文有理法才气,诗不错平仄抬头,此人谋主张也。
主司之取舍,科名之迟早,此天意之主张也。
&rdo;天命难测,个人在天命力量面前,只能老老实实地努力,不可妄图侥幸,鲁莽裂灭:
若恐天意难凭,而必广许神愿,行贿请枪;若恐人谋未臧,而多方设法,或作板绫衣以抄夹带,或蒸高丽参以磨墨,合是皆无识者之所为。
弟现急求克城,颇有代天主张之意。
愿弟常存畏天之念,而慎静以缓图之,则善耳。
攻下天京后,朝廷打压功臣,有意贬抑曾国荃,气得他大病一场。
曾国藩又开导他说:&ldo;汝虽才能,亦须让一半与天。
&rdo;意思是湘军攻陷天京,半由人力,半由天命,并非全是你的本领,因此没有什么想不开的。
一个人功名达到什么程度,不完全是由自己能决定的。
&ldo;吾辈所可勉者,但求尽吾心力之所能及,而不必遽希千古难攀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