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一般都是父母当晚把我送下,第二天凌晨就又赶着去镇上乘车返回县城。
第二天一觉醒来,早就没有父母的影子了,知道哭闹也无济于事,所以我就省省吧,现在面对现实才是当务之急。
在一个全新的环境,陌生而又无奈,就像一个远嫁的新娘子一样,孤立无助。
好在姥姥还是很疼我的,家里还有两个没结婚的舅舅整天带我玩,我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偏远的小山村。
都说城乡差距很大,但是我从城里人变成山里娃,也就是坐一天车的事,不到一周,就和山里的小伙伴们熟识了,经常一起玩的有张三,李四,王五,赵六……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此处的张三李四王五赵六不是路人甲路人乙跑轮套的代称,而是却有其人。
在这么偏远的小山村,又是八十年代初,计划生育基本管不到这里,这个村子的人有的几代人都不会走出大山,世世代代在这里种地。
上户口?身份证?结婚证?在这里没用。
村长家都生了五六个娃呢,所以一般家里生个七八个孩子是很正常的,谁也不会说什么。
再加上一出门望不尽的山,耕不完的田,基本没有节育的必要。
虽然落后,但真是世外桃源的所在。
废话不多说了,接下来就着重说说这个村子里,和村子附近的几个敏感或者说是比较邪门的地方。
首先,就是村西头那片毛竹林。
要说这片毛竹林,首先得从这个村子的历史讲起。
这个村子,四面环山,山与山之间,有这么一小块窊地,村子就在这块窊地上,由于村民最早都是李姓,所以村子就叫李家窊。
后来附近山脚下的刘姓村子被泥石流掩埋,死了大半,幸存者就近迁到了李家窊,从此之后,李、刘就是本村的两个大姓。
到了近代,随着婚嫁和部分流亡的人定居到这个村,杂姓才逐渐多起来。
关于这片毛竹林的故事,就发生在李家公子和刘家小姐身上。
时间应该是解放前,当年李刘两家算是村里的大户,门当户对。
而村子也达到了鼎盛时期,人口接近500一个丰收年后,村正牵头,让各家捐钱,在村子中间的平台上,修建了一个大戏台,逢每年阴历五月初五和八月十五,李、刘两家轮流出资请戏班子到村子里唱戏。
这年的端午节,李家请了省城的戏班来村里唱戏,据说还有几个是名角。
大山里娱乐活动本来就少的可怜,一听说李家窊唱戏,知道消息的四邻八乡都拖家带口聚集到了这个小村子,一些小货郎小贩也闻讯赶来,捏面人的,卖糖人糖葫芦的,卖春花饼阳春面的,都支起了摊子,好不热闹,象赶庙会似得,各家的大人娃娃都乐不可支。
农村人一般不远走,也只有在这个时候,附近村子的青年男女能汇聚一堂,适龄男女往往乘机寻觅着自己的意中人,如果看上了,就打听下对方闺女是哪个村谁家的,之后找媒婆择日上门提亲。
巧的是,正好李家公子和刘家小姐就对上了眼,而且一见钟情,李公子将钟爱的竹笛赠给了刘小姐,而刘小姐也回赠了自己贴身的玉佩。
两人都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一个非对方不娶,一个非对方不嫁。
但问题的关键是,李老太爷和刘老太爷,一个做为本村大户,一个做为外来大户,素来不和,明争暗斗多少年了,斗富斗奢都狠,谁也看谁不爽。
这婚事自然也暂时成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