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马萨诸塞只有一人(鲁弗斯&iddot;金),人数不够(到28日才又来了两人:纳撒尼尔&iddot;戈勒姆、凯莱布&iddot;斯特朗)。
佐治亚也只有一人(威廉&iddot;菲尤),人数也不够。
康涅狄格没有来人(28日来了一人:奥利弗&iddot;埃尔斯沃思),马里兰没有来人(28日来了一人:詹姆斯&iddot;麦克亨利),新罕布什尔掏不起路费,代表无法启程(两个月后才自掏腰包赶了过来),罗德岛则始终拒绝派代表参加。
这样算下来,到5月25日,以上有法定代表权的邦是六个。
加上弗吉尼亚代表团全部到齐,就有了七个有表决权的邦。
当然,因为直到这天才好歹凑够七个邦,正式会议也就因此而延期了十一天。
这就很有些出师不利的味道,实际上这次会议也开得很艰难。
正式代表七十四人,最后实到只有五十五人,而且会议开始以后,因种种原因中途退场的又有十三人,坚持到底的只有四十二人;而这四十二人中,又有三人拒绝在宪法文本上签字。
这样,最后在宪法文本上签字的,便只有十二个邦的三十九名代表。
其中汉密尔顿还没有表决权,只能以个人名义签字,不能代表他的邦。
所以,在宪法上签字的,准确地说是十一个邦。
不过会议好歹总算是开起来了。
继5月25日到会二十七人后,28日又到九人。
而且,因为康涅狄格和马里兰各有一人到会,马萨诸塞增加了两名代表,有表决权的邦就有十个了。
28日到会的代表中,有一位奥利弗&iddot;埃尔斯沃思先生必须特别加以注意。
四十二岁的埃尔斯沃思是康涅狄格代表。
正是他,一方面抵制了麦迪逊等人中央集权的倾向,另一方面又和本邦其他代表一起促成了大邦和小邦之间&ldo;伟大的妥协&rdo;,使差一点夭折的会议起死回生。
这个故事,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中还要细说。
5月29日,特拉华的约翰&iddot;迪金森和马萨诸塞的埃尔布里奇&iddot;格里到会。
这是两个重量级的人物。
五十五岁的约翰&iddot;迪金森是美国独立运动初期的精神领袖,也是这次会议要修订的《邦联条例》的起糙委员会主席。
四十三岁的埃尔布里奇&iddot;格里则是美国革命的先驱者之一,二十八岁就当选马萨诸塞议会议员,追随塞缪尔&iddot;亚当斯争取独立,曾先后在《独立宣言》和《邦联条例》上签字。
他们的到会,增加了会议的分量。
以后又有人陆续来到会场。
5月30日,康涅狄格的罗杰&iddot;舍曼到会。
六十六岁的罗杰&iddot;舍曼是老资格的革命领袖,参加过第一届和第二届&ldo;大陆会议&rdo;,是《独立宣言》和《邦联条例》的起糙委员会委员。
他也是这次会议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制宪会议在议会席位问题上的僵局,就是他和同一个邦的奥利弗&iddot;埃尔斯沃思一起设法打破的。
当然,在会议前期,他也没少和麦迪逊他们唱反调。
5月31日,佐治亚的威廉&iddot;皮尔斯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