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鸠居粗得计,蜃市转生疑。
独惜炎洲路,春来断子规。
此为郑成功取台湾而作。
全谢山所辑《张苍水年谱》,于康熙元年纪&ot;公有《得故人书至台湾》诗&ot;,下云:&ot;延平以长江之败丧师,自度无若国朝何,以得台湾为休息之计,故不听相国之言。
&ot;&ot;国朝&ot;指清朝,&ot;相国&ot;指苍水。
当郑成功与荷兰(红夷)相持不下时,遣参军罗纶,早返厦门,其言如此:&ot;古人云:&039;宁进一寸死,无退一寸生。
&039;使殿下奄有台湾,亦不免于退步;孰若早返思明,别图所进哉!
昔年长江之役,虽败犹荣;倘寻徐福之行踪,思卢敖之故迹,纵偷安一时,必诒讥千古,观史载陈宜中、张世杰两人褒贬,可为明鉴。
夫虬髯一剧,只是传奇滥说,岂真有扶余足王乎!
若箕子之君朝鲜,又非可语于今日也。
&ot;
《感事》期望郑成功为田横而勿为徐福,期望未免过高。
原句作&ot;童女三千笑,孤儿五百嗔&ot;。
田横五百壮士集体自裁,身后未闻有何孤儿,则此&ot;孤儿&ot;实兼用&ot;东林孤儿&ot;故事,意谓黄梨洲辈亦不以郑成功的举动为然。
按:顺治年间用兵的主要对象为西南;经略洪承畴一直不愿对永历施以过重的压力,意中似有所待。
及至顺治十六年秋,郑成功功败垂成,知事不可为,东南之患既解,必以全力经营西南,永历虽已入缅,亦终难免,因而以目疾乞解任回京,原因即在不愿为陈洪范第二。
至于吴三桂,起先亦不大起劲,及至郑成功思为海外扶余,知道他已失恢复中原的大志,清朝终于可以立定了,方始与爱星河积极进兵,贿通缅甸土著,于康熙元年将永历骗至昆明,四月间遇害。
凡此铜山崩,洛钟东应的因果关系,为论史者所不可思。
郑成功如仍守厦门,力图进取,不仅牵制清军,亦系遗臣志士之望,关系甚重,此所以张苍水阻郑成功入台;而当永历遇害的噩耗一传,郑成功旋于五月间病殁,殆深悔失计,抑郁而终。
全辑郑谱,康熙元年述张苍水《瓯行志慨》诗,加按语云:
是诗为延平世子(按:郑经)而作。
岛事自延平殁后,世子无意西出,亲族、兵将大都望风投款以封爵。
于是朝议锐意南征,合红毛夷夹攻,郑人退守铜山。
官军入岛,堕中左、金门两郭,收其妇女、宝货而北,两岛之民烂焉。
世子入台郡,分诸将地,颇有箕裘之志,度曲征歌,偷安岁月,军不满千,船不满百,兵甲戈矛一切顿阙。
相国两诗,深有慨乎言之矣!
第104节:第四章世祖(42)
总之,郑成功生平如果脱出政治上号召的意义,纯就史家的眼光来看,尚需另作评价。
此处仅就张苍水的志节作一归宿。
全谢山传张苍水云:
初,公之航海也,仓卒不得尽室以行,有司系累其家以入告。
世祖以公有父,弗籍其家,即令公父以书谕公。
公复书曰:&ot;愿大人有儿如李通,弗为徐庶;儿他日不惮作赵苞以自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