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深夜,列车在一个不知名的小站停了很久,站上一根孤零零的灯柱,旁边一棵同样孤零零的小合欢树,在幽暗的灯光下,粉红色的花绒像低垂的长睫毛。
坐在我旁边的那个女生也有长长的睫毛,睫毛后一对乌黑的瞳人。
她一直在瞌睡,脑袋常常不由自主地靠到了我的身上。
虽然这使我又热又累,但我不忍惊醒她,尽量保持不动的姿势。
直到旅途结束,我们没有说一句话。
后来我在校园里经常遇见她,知道她在中文系,还知道了她的名字,但我们仍然没有说一句话。
我之所以铭记这位漂亮的旅伴,是因为她在文革中自杀了。
不过,当列车在第三天凌晨到达北京站时,没有人能知道五年后的变故。
我的这位漂亮旅伴也和我一样,义无返顾地出了站,在站前林立的各个高校的横幅中找到北大的横幅,然后跳上了接新生的卡车。
卡车驶过长安街,我为天安门不如想象中雄伟而略感意外。
从市区驶入郊区,北京到处显得清爽、安静、肃穆,我立刻喜欢上了这个气象恢弘的城市。
到达学校后,新生被各系的老生领走,送往指定的宿舍。
哲学系的宿舍在38楼,我的寝室是120室。
房间里有四张双层床,四张简陋的书桌,住八个人,挤得满满的。
我放下行李,打开铺盖卷,在属于我的床位上坐下。
一路的奔波在这里停止,一路的梦想在这里结束,寒窗苦读的日子将在这里开始。
二影响了我一生的人
然而,寒窗苦读的日子并没有开始。
不论我对即将开始的生活怎样想象,我都不会想到,我在这里会遇见一个人,他不但改变了我在北大的生活,而且影响了我的一生。
到校第一天,就有消息灵通的同学对我说,郭沫若的儿子在我们班。
北大是高干子女云集的学校,这没有什么。
见到郭世英是在两天后,各班分组讨论系副主任的入学教育报告。
那个报告乏味透顶,郭世英并没有听,他来校时正好碰上讨论。
人们挤挨着坐在寝室里,一
个接一个发言。
郭世英也发言了。
他坐在双层床的下铺,微低着头,长发下垂,眼睛凝视着地面某处。
他的声音深沉而悦耳,话音很低,有时几乎听不清,仿佛不是在发言,而是在一边思考一边自语。
他说的大意是,从高三开始,他对哲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读了许多书。
哲学的宗旨是追求真理。
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必须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检验,对马克思主义也应如此。
结果,从追求真理出发,他走向了怀疑马克思主义。
为此他陷入了苦恼之中,离校休学了。
在休学期间,他想明白了问题之所在。
马克思主义是有阶级性的,离开了阶级观点,单凭抽象思维,就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
在发言时,他的脸上始终凝集着深思的神情,他的语调诚恳而富于感染力。
发言结束后,寝室里出现了长时间的沉默。
我心中有一种深深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