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黑人作家詹姆斯&iddot;鲍德温与梅勒也有类似的短兵相接。
他们相识在一场派对上,鲍德温对梅勒德的第一印象是&ldo;他看人,至少是看我,有一种技巧,多少总有些嘲讽的样子,仿佛你站在他周围人群的边缘,等着他来注意你。
&rdo;寒暄既罢,鲍德温因为几天以后要坐船离开,便请梅勒以后再打电话给他。
&ldo;哦,不,&rdo;梅勒露齿而笑,&ldo;你打电话给我。
&rdo;
然而没过多久,鲍德温就在梅勒的新作《替自己做广告》(advertisentsforyself)上读到了梅勒对他的评价。
照他的话说,在梅勒评点的作家里面,他还算是比较幸运的‐‐顶多就是被扣上类似&ldo;不敢在作品里说粗话&rdo;这样不算罪名的罪名罢了。
可鲍德温还是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名的伤害‐‐&ldo;他要真的这么看我,为什么不跟我说呢?&rdo;
梅勒的《鹿园》上演之际,他再度见到了鲍德温。
鲍故意到得很晚,两人的视线越过某人的肩头相碰,梅勒马上笑逐言开。
鲍提出有话不吐不快,两人便一起去了酒吧。
话一摊开来讲,梅勒的振振有辞倒让鲍德温想不出话来反驳了:&ldo;我总觉得事情理该如此……如果你觉得这里面确实讲了真话……你瞧,如果这样的事也会破坏我们的友谊,那么其他事情也一定会以同样的速度破坏它……你是唯一一个我有点后悔不该攻击得如此厉害的人。
&rdo;话已至此,鲍德温恼不得怒不得,心里虽不自在,脸上也不能发作了。
如此这般文人间的磕磕绊绊,是清波下乱拨的红掌,外人欲体味而不深入其境,也难。
像约翰&iddot;厄普代克(johnupdike)与约翰&iddot;契佛(johncheever)当年结伴出访苏联,一路上波澜不惊,似并无陡生嫌隙的条件。
厄普代克撰文回忆那次出游,也是劲吹和风,大赞契佛的人格力量以及想象力令旅途增辉,云云。
------------
当作家遇上作家(5)
------------
不料到了1990年,契佛身故,他的私人信件发表,厄普代克这才发现,关于那次出游,契佛的记忆全然是另一个版本:
本以为厄普代克是个精彩绝伦的人,然而去年秋天同他一起出访苏联,让我下定决心今后哪怕花再大的代价也要避免与他同行。
我认为,他的宽宏大量是徒有其表的,而激励其投入工作的,似乎是贪婪、自我表现的欲望和一副铁石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