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一九六八年,我以贩卖旧电器维生,暗中支援其他出版活动,并义助柏杨。
这时我三十
三岁。
一九六九年,我又义助彭明敏。
这时我三十四岁。
这四年岁月,我整个的感觉如同陶
渊明《拟古》九首中的最后一首: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本不值高原,今日复何悔?
陶渊明诗里说他在长江边种桑树,种了三年,刚要收成的时候,忽然山河变色,桑树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一切成绩,都漂失了,但他并无悔意,因为“本不值高原,
今日复何悔”
?本来就不在安全地带种树,又有什么好后悔的呢?
这诗旧解都说以桑树喻晋朝,但我觉得喻自己的努力;才是正解。
自己的努力,在乱世
之中,一切都泡了汤,泡了汤并不后悔,因为本来就志在牺牲,又何悔之有?《逸民传》里
记鬼谷子对苏秦张仪说:“二君岂不见河边之树乎?仆御折其枝、风浪荡其根,此木岂与天
地有仇怨?所居然也。
子见崇岱之松柏乎?上枝干于青云、下枝通于三泉,千秋万岁,不逢
斧斤之患,岂与天地有骨肉?所居然也。”
正因为所居之地,是易遭“斧斤之患”
的所在,
所以柯叶之折与根株之浮,也就毫不意外了。
这首诗有强烈的“求仁得仁”
味道,意态悠远
可喜。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中第三首也是我最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