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直到她的晚年,在与格拉斯顿的较量中,她终于翻然悔悟。
本书前面曾提到的两件事使她极为尴尬却又最终促使她对于这个时代,对于她个人与这个时代之关系有了新的理解。
一件是关于爱尔兰教会议案之处理,在她的加冕仪式上,她曾宣誓坚信爱尔兰新教,而现在政府却要废除对爱尔兰教教会之支持,按她个人的情感,她坚决反对此事,但是每次抗议与反对都使她感到势单力孤,而最后她倒是不得不反过来力劝她的那些同道们有所节制。
因为她感到废除至尊,削弱贵族势力,追求自由、平等正成为这个时代最激进最得人心之思想,她不得不断地做出顺应这个潮流之姿态,否则她连现在这样的地位也无法维持下去。
正是出于同样的考虑,在政府关于废除鬻买衔位之呈文中,她几经痛苦而终于同意签字。
在她看来,时代越来越混乱,那种优雅的贵族绅士风度已苍白无力。
她终于明白,这一潮流事实上从帕麦斯顿当权时就已经相当强大了。
帕麦斯顿的最终胜利与其说是他个人能力与权术之胜利,不如说是他的主张与政策吻合了时代的节律,他不可战胜。
现在是轮到维多利亚来做出自己的选择了。
在她的骨子里,王权的荣耀与尊严神圣不可侵犯,而事实上,这种荣耀与尊严的保障‐‐至高无上的权力‐‐却正在被自由主义运动一点一点的吞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不能容忍权力过分集中的王权,但是,大英帝国这样一个日不落帝国却又需要一种精神的象征以凝聚人心,而国王正是理想的象征物。
这样,在这个社会,作为国王的权力与荣耀尊严被彻底的分离,国王可以拥有荣耀与尊严而权力却必须受到极大的限制。
维多利亚终于明白了这一切,她感到自己个人的力量已无法与时代之潮流作你死我活之战斗,她只能是面对她不能赞成之事,她可以呼吁、抗议,甚至威胁,但最终她还得同意、支持。
她的政治态度在晚年发生了重大变化。
她的固执与任性依然十分强大,但最后却都为顺从所代替。
她乐于做一个象征物,一个体面国家之摆设,因为这是她博取荣誉与尊严的惟一途径了。
她乐于四处巡视,她乐于在各种呈文上签字,她乐于参加各式各样的规模宏大的庆典。
正是在这些频繁的露面中,她获取了极大的虚荣。
有这样一种说法:许多原先由国王承担的签署军官委任状的责任,早在维多利亚中年时即已经国会明令免除,而现在,维多利亚却自愿重新担负起此义务。
关于签字,许多人也曾劝她用图章代替,她总觉得不过瘾而坚决拒绝,她甚至觉得亲笔签字仍不足以宣示其王者之气魄。
后来,一方面随着公文的日益繁多,另一面也出于自身虚荣之需要,她同意公文只要通过她的口头批准就行了。
忠实的大臣在一边高声地宣读公文,维多利亚双眼微闭,似睡非睡,似听非听,末了,她不假思索,也用不着思索,一声&ldo;照准&rdo;从她嘴里发出,伴随着一种满足与惬意,在幽深的宫廷里久久回荡。
王室与帝国对于荣耀、尊严的共同需要,使得后期的女王与内阁之间的合作十分的默契。
内阁在名义上把女王抬得极高,而女王却也乐得不去过多的干涉内阁的行动,她与索尔兹伯里的愉快合作便是最好的证明。
和梅尔本与迪斯累里不同,女王与索尔兹伯里在个人交结上没有特别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是,索尔兹伯里的扩张政策正需要女王来凝固人心,女王也正是在索尔兹伯里期间获得极高的荣誉。
即位50周年与60周年庆典把女王的尊严荣耀抬到了极点。
而女王对于索尔兹伯里内阁的不干涉甚至是支持却正使索尔兹伯里在任期间的英国对外的殖民活动一帆风顺,而国内也获得了相对的繁荣与稳定。
二、细心的侍女们发现,女王帽子上与乌亮的饰物配在一起的紫色绒花一天一天地变大了。
对于时代精神与社会潮流的更其深入的理解,对于自身地位与作用的更其清醒认识,使维多利亚的个人生活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少女时代的维多利亚原本活泼、开朗,后来大英帝国至尊的地位与尊严使她越来越趋于严肃端庄,特别是亲王死后,她的严肃端庄里更注入了一份阴冷的色调,她的爽朗的笑声消逝在幽深的宫墙之内,她的华贵的服饰为朴素的黑色褶裙所替代,她的与表兄弟们在一起时的光彩照人的表情在面对唯唯诺诺、言听计从的臣子们面前荡然无存。
她高高在上,她神秘莫测。
但是现在,当她悟透了在这样的时代,即使是国王之尊严与荣誉也无需靠一本正经循规蹈矩之行为来支撑了。
维多利亚的人生观念就这样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人们发现,自阿尔伯特死后留下的统治外观正一点一滴地开始剥落。
宫廷里严格的守丧开始松懈了。
以前,维多利亚外出,所乘坐的马车都是严严实实的,马车的窗帘只偶尔的被掀开一角,一张神秘的面孔探了出来,旋即窗帘又被放下,一切又被幽闭起来。
现在,女王乘坐的马车改成了敞篷,新鲜的空气随处可闻,而臣民们也随时可睹女王的尊容。
女王的穿着也越来越亮丽了,女王坐着敞篷马车从园子里驶过,细心的侍女们发现,每一次,女王的穿着都有新的变化,紧束的紧身褡使她肥胖的腰身不再那么显眼,而衬架撑起的满张的裙子如波浪般飘动着,给人轻盈活泼的感觉,女王帽子上与乌亮的饰物佩在一起的紫色绒花也一天一天地变大了,变亮丽了,人们的记忆又被带进了五六十年前维多利亚的少女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