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1944年5月5日,司法院长居正在讨论宪法时发表了《中国宪法上几个问题》,强调指出宪法与国都的关系非常密切,国都的位置问题十分重要,他以为建都应该在物质享受不过高之地,交通便利而且开发较易之区,从以往历史和最近事实来看,南京都不宜建都,因为它不符合人民克制物欲以求自强的条件。
抗战前南京官吏醉心于上海的繁华,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说:南京自东晋至六朝、明,虽皆定都于此,不免失之于偏,有一种&lso;&lso;南方之强&rdo;的习气,宽柔以教,不报无道。
东晋时的一般人物尚闲逸,讲潇洒,临敌不决,都是中了&ldo;南方之强&rdo;之毒的原故。
所以历来定都南京的朝代,国祚皆不能久远。
汉、唐之所以有&ldo;长治之世&rdo;的,乃在北方之强‐‐任金革死而不厌,人民皆克制物欲,卧薪尝胆。
诸位试看民国十六年以前之南京,与至民国二十六年之间的南京,就可以明白了,前重享受,后重自强。
今有主张仍还北都,或定都武汉,倒是值得研究的。
无论如何,要在刻苦耐劳,自强自励,建都须本此原则……®此时,主持《大公报》笔政长达15年的张季鸾先生已经病故,接替他的是王芸生。
王的故乡在天津郊区。
他对北方怀有更深的感情。
但他提出迁都之策显然不是从私人感情出发,而是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早在1935年9月16日,华北危急之际,他在天津就写过一篇《到北方来!
》,这是他读王船山明末清初写的《宋论》引起的一番感想,认为首都的位置要靠近边防。
最好就是把首都放在边防线上。
明成祖迁都到北京,修长城,以首都当要塞,以天子守边疆,所以明代两百多年蒙古都没有成为大患。
清朝继续以北京为都,北收蒙古,西掌天山,疆域的辽阔超过了以往列朝。
他感叹&ldo;这都是首都置在边防线上的成绩&rdo;。
民国以来,东北一向都是半独立的状态,但直到张作霖离世,东北都没有大变故。
虽冒亲日之名,却未损失大权利。
等到北伐之后,首都南迁,1929年东北发生中俄冲突,1930年&ldo;九一八&rdo;张学良通电入关,一年后即发生了&ldo;九一八&rdo;事变。
这是个重大的教训,证明了远统不如近防的铁则。
他因此大胆地指出,如果没有1928年的迁都南京。
便不会有&ldo;九一八&rdo;事变,更不会有四年来国不成国的劫运。
&ldo;中国的边疆半部临海,大陆上就是东北与西北,首都在北平,适当边疆的要领。
从外交上看,日俄是主要的邻国,头脑摆在北平,耳目自然聪明些。
&rdo;他认为,在这个理由上,国民党定都南京真是极大的遗憾。
所以,他呼吁:&ldo;我们应该把首都迁回北平,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把华北撒手。
这样使全世界知道国民政府还要华北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