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共和百年,中国仍在进步途中武昌起义刚刚发生,在遥远的太平洋彼岸,1911年10月11日,《纽约时报》就披露了这一消息,一艘日本军舰舰长给日本外务省的报告说:&ldo;有迹象显示,这次发生在清国的起义是一次组织严密的革命行动。
……目前在武昌的日本人受到了革命军方面的优待,食物供给得到保障。
&rdo;就是这一天,孙中山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当地报纸看到了&ldo;武昌为革命党占领&rdo;的消息。
10月13日,《纽约时报》刊出详细新闻《武昌爆发反清革命,共和国体有望建立》,其中说:&ldo;这是一个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有计划的革命运动。
如不发生意外,著名的流亡革命家、反清革命领袖孙中山可能被推选为民国总统。
&rdo;然而。
我们从唐德刚《晚清七十年》中读到这样一个细节,当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时,46岁的孙中山正在丹佛市的一家卢姓中餐馆打工,端盘子,他最初并没有太强烈的反应,因为同样的起义至少有过十来次,他没觉得这次有什么胜算。
何况不久前,他已接到黄兴的电报,武昌新军必动,请他速筹款应急,他有心理准备。
10月14日的《纽约时报》不仅有多篇有关武昌革命进展的新闻,还有《孙中山贷款闹革命,秘密计划大曝光》的长篇报道,披露了孙中山与英国银行家的来往信件。
记者笔下的&ldo;清国革命领袖孙中山&rdo;‐‐&ldo;身材纤细、体形矮小,具有学者风度。
多少年来,他一直都是满清王朝统治者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某个时候开始,他的头颅就被大清政府重金悬赏,然而他却能够一次次逃脱大清政府编织的追捕网,并且悄无声息地周游世界,积极从事革命宣传,指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他的梦想,建立一个共和制的新中国。
&rdo;®当天的《纽约时报》社论说:&ldo;过去反清运动是很反动的,特别是激烈排外,矛头指向外国人。
这次却大不为然,革命领导人一开始就表示尊重外国人的权益。
在革命运动中心的省份,临时政府还采取民主政制的雏形,都是很有意义的情况。
&rdo;同一天出版的纽约《商业财政纪事》周报,也有同样的判断:&ldo;统治了中国近三百年的满清政权可能要垮台了。
这次革命在重要的湖北省爆发,明显的经过领导人精心策划,当地军民都予以热烈支持。
首府武昌陷落,汉口和汉阳也不费吹灰之力就被占领……至今还没有一个外国表示要阻止这场革命。
如果外人要改变目前局势和将来局面的发展所做的努力,规模要很大和严峻。
所以,只要外人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就不应当采取任何干涉行动。
&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