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袁接着问:&ldo;共和的含义是什么?&rdo;他说,&ldo;共和&rdo;的意思是公众的国家或民有的国家。
袁表示,中国老百姓怎能明白这些道理,他们打扫屋子,把垃圾堆到大街上,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屋子的清洁,大街上脏不脏则不管。
他回答:&ldo;那是由于他们无知。
但是,即便人民缺乏教育,他们也一样爱好自由,只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获得自由,那就应由政府制定法律、制度来推动民主制度的发展。
&rdo;袁问:&ldo;那需要多长时间,不会要几个世纪吗?&rdo;他回答:&ldo;时间是需要的,不过我想用不了那么久。
&rdo;®转眼一个世纪过去了,袁世凯的那些疑问依然沉甸甸的,一字一句戳人我们的心坎。
与袁有近距离接触的顾维钧洞察袁完全不懂共和国的性质,也无意推动共和制的落实。
远在杭州、与袁从无亲身接触的记者邵飘萍,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认为&ldo;帝王思想误尽袁贼一生&rdo;,并对袁始终保持着警惕。
其实,在百年前的中国,不仅袁对共和制缺乏认识,不清楚共和比其他的政体优越,多数国人的认识也差不了多少,甚至还不如袁。
以后的历史就是在这样的观念基础上展开的,百年来的纠结,种种曲折与痛苦,在袁、顾当年的那番对话中都可以隐约读出一些端倪,现实的沉重远非游戏文章的轻松可比。
&ldo;梁财神&rdo;亲历孙、袁会谈
民国的诞生,对于中华民族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绵延数千年的帝王政治终于走到了尽头,在清廷宣布退位之后,革命先驱孙中山兑现南北和谈时的承诺,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掌握实权的袁世凯登上民国的大舞台,宣誓效忠共和。
1912年的中国一夜之间实现了历史的飞跃。
对许多人来说,袁世凯将会给新生的民国带来稳定和秩序,人们对他的能力毫不怀疑,对他的诚意也少有怀疑,孙中山、黄兴这些缔造民国的元勋无不对他寄予殷切期望。
当年8月,在袁世凯的一再邀请下,孙中山来到北京,一住就是一个月,在此期间,他们促膝会谈了13次,常常从下午4点谈到晚上10点甚至12点,有三四次越谈越投机,竟谈到凌晨2点以后。
有一次,孙在兴奋之下对袁说,希望袁负责练陆军18万,自己则修铁路20万里。
袁则微笑着说:&ldo;办路事君自有把握,若练精兵百万,恐非易耳。
&rdo;这段有名的对答就是这样来的。
每次孙、袁会谈,袁总是屏退左右侍从,只留下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在场。
梁号称&ldo;财神&rdo;,曾是袁的亲信,和孙又是广东同乡,袁希望他多与孙接近、交好。
袁为总统,孙是声望最高的在野政治领袖,两人的会谈当然对国家前途关系重大,13次谈话内容,涉及国家大政方针、经济财政、外交情形等等,只有梁士诒知道得最详细,但此后20年,他都没有向外透露过。
直到1932年,他已经64岁,有意将自己一生的从政经历记下来,编成书,他曾对身边的一个秘书说:&ldo;孙、袁会晤,可以编成一部专书,等我有空时讲述。
&rdo;不料第二年他就撒手而去,他记忆里的孙、袁谈话就此成了&ldo;天上曲&lso;他的弟子在为他编年谱时还为此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