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除此以外,董小宛&ot;不私铢两,不爱积蓄,不制一宝粟钗钿&ot;;端敬&ot;性至节俭,衣饰绝去华采,唯以骨角者充饰&ot;。
董小宛&ot;阅诗无所不解,而又出慧解以解之&ot;,且&ot;酷爱临摹,书法先学钟繇,后突曹全碑&ot;;端敬则诵&ot;四书及《易》,已卒业;习书未久,天资敏慧,遂精书法&ot;。
殊不知其书法原有根基。
《影梅庵忆语》中,冒辟疆写董小宛侍疾,艰苦之状,真足以泣鬼神;而世祖言端敬侍皇后疾:&ot;今后宫中侍御,尚得乘间少休,后(按:&ot;今后&ot;指第二后博尔济吉特氏;此一&ot;后&ot;指端敬)则五昼夜目不交睫,且时为诵书史,或常读以解之。
&ot;又:&ot;今年春,永寿宫妃有疾,后亦躬视扶持,三昼夜忘寝兴。
&ot;按:《顺治实录》:&ot;五年,诏许满汉通婚,汉官之女欲婚满洲者,会报部。
&ot;因此,户部侍郎石申之女竟得入选进宫,赐居永寿宫。
而端敬为皇贵妃,位在石妃之上,能躬亲照料其疾,尤见德性过人,所以世祖特加以表扬。
第73节:第四章世祖(11)
如上引证,董小宛也罢,端敬也罢,旧时代的德言容工如此,有一已觉罕见,何得有二?若谓不但有二,且生当并时,那就太不可思议了。
总之,心史先生的考证,疏忽殊甚,他所恃董小宛不可能入宫的主要论据,无非年龄不称,但此并非绝对的理由;他在《董小宛考》中说:
顺治八年辛卯,正月二日,小宛死。
是年小宛为二十八岁,巢民为四十一岁,而清太祖则犹十四岁之童子,董小宛之年长以倍,谓有入宫邀宠之理乎?
这一诘问,似乎言之有理;但要知道,并非董小宛一离冒家即入宫中,中间曾先入&ot;金谷堂&ot;,至顺治十三年始立为妃,其时世祖为十九岁,他生于正月,亦不妨视作二十岁。
清初开国诸君,无论生理、心理皆早熟,世祖亲政五年,已有三子,热恋三十三岁成熟的妇人,就蔼理斯的学说来看,是极正常的事。
如以年长十余岁为嫌,而有此念头长亘于胸中,反倒显得世祖幼稚了。
而况世间畸恋之事,所在多有;如以为董小宛之&ot;邀宠&ot;于世祖为绝不可能,则明朝万贵妃之于宪宗,复又何说?
心史先生的第二个论据是:
当是时,江南军事久平,亦无由再有乱离掠夺之事。
小宛葬影梅庵旁,坟墓俱在。
越数年,陈其年偕巢民往吊,有诗。
此外,又引数家诗赋,&ot;明证其有墓存焉者也&ot;。
殊不知影梅庵畔小宛墓,不过遮人耳目的衣冠冢,且辟疆有心丧自埋之意在内(容后详)。
陈其年作此诗绝非&ot;越数年&ot;,而为初到水绘园时;尚未获悉其中隐微,故有吊墓之语。
大约端敬薨后,始尽知其事,于是有《读史有感》第二首及《水绘园杂诗》第一首,道破真相。
后者尤为详确的证据,其重要性更过于梅村十绝、芝麓一词。
以上为驳心史先生《董小宛考》,以下解答我自己提出来的问题:
第一,豪家为谁?是否端敬之父鄂硕,抑其伯父,即多尔衮的亲信罗硕?
第二,端敬出身既为名妓,何以又一变而为鄂硕之女?
对于这两个问题,我可以明确解答:豪家即多尔衮。
以董小宛为鄂硕之女,乃讳其出身。
鄂硕既为御前行走的内大臣,而又姓董鄂氏,因被选来顶名为小宛之父。
且不说满洲从龙之臣,入关之初,本身尚多不谙汉语,何能教养出一完全汉化的女儿如端敬也者;即就姓氏而言,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六,册封皇贵妃之文,称之为&ot;内大臣鄂硕之女董氏&ot;,以及御制端敬行状,开头即言:&ot;后董氏,满洲人也。
&ot;均不称&ot;董鄂氏&ot;,此又何说?
我在细读《同人集》后,对于董小宛被夺的经过,以及冒辟疆的心情、顾忌,与料理董小宛&ot;后事&ot;的经过及用心,大致都有了解。
董小宛的下落,冒辟疆可为知者道,故如龚芝麓、吴梅村、杜茶村、张公亮等人,无不深悉。
陈其年为陈定生之子。
定生既殁,家中落,次子为侯方域之婿,往依岳家;长子其年往依冒辟疆,以顺治十五年至如皋,居水绘园数载,冒辟疆视之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