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腓特烈得出一个结论:普鲁士若要取得大国地位,领土必须连成一片,为此必须扩张,除此之外不需要其他的政治或道义理由。
&ldo;我军战斗力非他国可比,而且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一句话,四周邻国不是我们的对手。
&rdo;29腓特烈就是以此为由,在1740年攫取了一直属于奥地利的富饶的西里西亚省。
他认为西里西亚是一个地缘政治问题,而不是什么法律或道义问题,因而与法国(利用普鲁士抗衡奥地利)结盟,并在1742年的和平协议中将西里西亚据为己有。
普鲁士的领土面积和人口因此几乎翻了一番。
自从1713年《乌得勒支条约》结束了路易十四的称霸美梦后,欧洲体系一直平安无事,而现在腓特烈为夺取西里西亚再次在该体系内挑起战端。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于是起而应付对现存均势的挑战。
为了被欧洲秩序接纳,成为该秩序的一个新成员,普鲁士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场持续7年的灾难性战争。
这一次,旧的同盟关系完全颠倒了过来。
腓特烈昔日的盟友试图挫败他的企图,而他们的对手则想利用普鲁士纪律严明的军队为自己谋利。
地处遥远、披着神秘面纱的俄国首次卷入了一场事关欧洲均势的战争。
就在俄国军队兵临柏林城下、普鲁士濒临战败之际,叶卡捷琳娜大帝的猝然去世救了腓特烈。
新沙皇一直是腓特烈的崇拜者,他即位后,俄国退出了战争。
(1945年4月在柏林作困兽之斗的希特勒一直等待当年所谓勃兰登堡王室奇迹的重演。
罗斯福总统去世后,戈培尔告诉希特勒这一奇迹发生了。
)
神圣罗马帝国只剩下了一个空架子,也没有再出现一个想独霸世界的国家。
各地的君主几乎人人自称君权神授,没有哪个大国对此提出挑战。
同时这些君主也承认,上帝同样也赋予了众多其他君主统治权力。
战争的目的不再是推翻现存的政府和体制,或是把一个新的国际体系强加给各国,而是实现有限的拓土目标。
囿于传统,君主既不能强行征兵,也不能肆意增加赋税。
战争对平民百姓的影响远不及惨烈的&ldo;三十年战争&rdo;或200年后技术和意识形态带来的后果。
18世纪演绎的均势像是一个大舞台,&ldo;形形色色的人生和价值观乔装打扮后粉墨登场,闹哄哄地上演了一出出赤裸裸的自我标榜之戏&rdo;30。
权力的行使受到了限制,因为各方知道,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不容任何人称霸。
稳定的国际秩序的一个优势是各方观点一致。
维护18世纪欧洲秩序的政治家是一批贵族。
他们对诸如荣誉和责任这样的抽象概念的理解毫无二致,而且在一些基本观念上也认识一致。
他们代表了同一个精英社会,讲同样的语言(法语),出入同样的沙龙,在他国首都追香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