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大刀在头上挥舞,红缨枪在飞动。
突然,那些打头的,接下来是其他人,再接下来是所有的人,一齐跪下来作祈祷……
巴尔齐尼看到了一位义和团成员的死:
他挥舞着两把马刀,一只手一把,就像一个玩杂耍的人。
接着,一枪打得他脸朝地倒下了,但是,他马上用膝盖支撑着身体,挥舞着马刀。
又是一枪打来,他再次倒下,然而他用肘顶起自己,还在挥动那件武器,直到最后一枪使他永远倒在尘土中。
(转引自张功臣《外国记者与近代中国》)
1900年第2节紫禁城内外(2)
3
北京的外交使团被清兵和义和团围攻,是在6月20日。
这是1900年6月18日英国的《泰晤士报》,上面发表了该社驻北京的特派记者的电讯,这是外交使馆被围前来自北京的最后消息。
这位没有署名的《泰晤士报》的特派记者是莫里森。
这位获得过医学博士学位的澳大利亚人,在1894年仅花费十八英镑便完成了从上海到仰光的徒步旅行,第二年他出版了游记《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由此而成了当时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报纸《泰晤士报》的驻华特派记者。
当年,当莫里森身着中国服装,带着中国脚夫,开始他的横穿中国的行程时,绝不会想到,几年后,他会在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动荡中成为全球闻名的记者;更不会想到,他会爱上中国,并在中国旅居了二十多年,有一天还当上了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的顾问,深深卷入了中国事务,被世人称做&ldo;北京的莫里森&rdo;,而北京著名的王府井大街,一度曾被命名为&ldo;莫里森大街&rdo;。
当然,后来的一切,在1900年6月的这个时候,莫里森不会去预想。
他和所有在这个古老帝国的外国人一样,被眼前的危机困扰着。
《泰晤士报》刊载的莫里森的这条电讯写于6月14日。
据莫里森的传记作者所写,6月13日,连接北面俄国的电报线路被切断了,这是北京与国外的最后一条通讯线路,连通天津的线路,已在三天前被切断。
于是,莫里森决定找一个信差把电讯稿送到天津,他在日记中特地写明,为雇人送这条电讯,他花了二十两银子。
他在电讯中写道:
一次严重的反对外国人的骚乱昨晚在这里爆发。
城里东部一些最好的建筑被焚烧,数以千计的当地基督徒,以及由外国人聘用的佣人,就在距皇宫两里范围内遭到屠杀。
对所有外国人来说,这是一个令人焦虑的夜晚。
他们汇集在一起,由外国卫队保护。
拳民焚烧天主教堂的东堂,这是所有教堂中最大的。
如果外国卫队的援军今天仍不能到达,可以预料骚乱将进一步恶化。
据可信消息尚无英国人受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关于万古魔帝重生都市万古魔帝重生归来,以强势功法逆天而行,不求恢复昔日荣光,只求今生万界独尊,霸临诸天万界。...
特种兵回归都市,应聘成了宿舍的保安。战场杀敌我在行,可是对付这么多学生,该怎么办才好?重回都市,强者终会崛起!...
关于末世恋爱守则文案言璃十三岁那年第一次见到时渐宇,时渐宇告诉她,晚上不要去湖边。那天夜里言璃的同学被不明动物袭击死亡。言璃第二次见到时渐宇时十五岁,时渐宇告诉她,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言璃第三次见到时渐宇时十七岁,时渐宇说一切有我。预收文起初的缘文案应小果喜欢韩子曜,以为只要用心去爱,就能和韩子曜幸福一辈子,直到所有一切都被生生撕碎,应小果才明白一直以来都只是她的一厢情愿韩子曜喜欢应小果,...
...
从灵气复苏大时代穿越到灵气复苏一年前的日本,成为一名十六岁的高中生,木村和树。他战战兢兢刻苦修炼,省吃俭用的筹备资源,期望在灵气复苏后将全人类甩开。可上天却充满恶意的给他开了一个玩笑。一年后,灵气复苏…并未如期而至。...
关于肥妻喜临门重生成为一个又肥又懒的已婚妇女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