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我的新生
1929年,日军撤走,国民党重进。
我在求学的道路上,从此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此时,北园高中关了门,新成立了一所山东省立济南高中,是全省惟一的一所高级中学。
我没有考试,就入了学。
校内换了一批国民党的官员,&ldo;党&rdo;气颇浓,令人生厌。
但是总的精神面貌却是焕然一新。
最明显不过的是国文课。
&ldo;大清国&rdo;没有了,经书不念了,文言作文改成了白话。
国文教员大多是当时颇为著名的新文学家。
我的第一个国文教员是胡也频烈士。
他很少讲正课,每一堂都是宣传&ldo;现代文艺&rdo;,亦名&ldo;普罗文学&rdo;,也就是无产阶级文学。
一些青年,其中也有我,大为兴奋,公然在宿舍门外摆上桌子,号召大家参加&ldo;现代文艺研究会&rdo;。
还准备出刊物,我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现代文艺的使命》,里面生吞活剥抄了一些从日文译过来的所谓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文句。
译文像天书,估计我也看不懂,但是充满了革命义愤和口号的文章,却堂而皇之地写成了。
文章还没有来得及刊出,国民党通缉胡先生,他慌忙逃往上海,一二年后就被国民党杀害。
我的革命梦像肥皂泡似的破灭了,从此再也没有&ldo;革命&rdo;,一直到了解放。
接胡先生的是董秋芳(冬芬)先生。
他算是鲁迅的小友,北京大学毕业,翻译了一本《争自由的波浪》,有鲁迅写的序。
不知道怎样一来,我写的作文得到了他的垂青,他发现了我的写作&ldo;天才&rdo;,认为是全班、全校之冠。
我有点飘飘然,是很自然的。
到现在,在六十年漫长的过程中,不管我搞什么样的研究工作,写散文的笔从来没有放下过。
写得好坏,姑且不论。
对我自己来说,文章能抒发我的感情,表露我的喜悦,缓解我的忿怒,激励我的志向。
这样的好处已经不算少了。
我永远怀念我这位尊敬的老师!
在这一年里,我的心镜照出来的仿佛是我的新生。
鱼与熊掌
1930年夏天,我们高中一级的学生毕了业。
几十个举子联合&ldo;进京赶考&rdo;。
当时北平的大学五花八门,国立、私立、教会立,纷然杂陈。
水平极端参差不齐,吸引力也就大不相同。
其中最受尊重的,同今天完全一样,是北大与清华,两个&ldo;国立&rdo;大学。
因此,全国所有的赶考的举子没有不报考这两所大学的。
这两所大学就仿佛变成了龙门,门槛高得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