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人类的敦煌》作者:冯骥才【完结】
简介:
在旷古空灵的音响中,依次出现如下画面――
古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神庙、希腊阿波罗神殿、雅典卫城、罗马的洛西姆斗兽场,随后是新巴比伦伊什么塔尔城、美索不达米亚的吉库拉塔、波斯波利斯宫殿、印度桑奇大塔、中国的长城、兵马俑、故宫……
第1章初版序言
我把1996年称为自己的&ldo;沙漠年&rdo;。
春天里我在尼罗河边的国王谷,踩着被毒日头烧红的沙砾,去寻找埋葬在那些热烘烘的大山深处的三千年以前的法老们的精灵。
我汗流浃背地钻进那一个个画满古埃及人心中形象的阴冷的墓室,用我所熟悉的绘画语言去破译他们至高无上又神奇莫测的理想。
然而,转过几个月后,完全没有料到我会来到中国的大西北,同样踩着烫脚的大漠,由那条废弃千年的丝绸古道,一直走进和太阳一样灿烂夺目的敦煌石窟。
尽管一年里,我有幸看到的这两个沙漠上的画库,一东一西;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地面之上。
但它们全是地球先人心中的色彩,理想天国的景象,以及人类初始时代那种蓬勃清朗的精神。
从中,我识辨出这人类文明最早几步清晰有力的足迹。
然而我也看出了其中的不同‐古埃及人表现的仅仅是他们自己;敦煌石窟却叫我发现到多元的人类文化缤纷的因子,并惊异于它们如此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的奇观。
使我获得这个美好感受的缘由是,我接受中央电视台和敦煌研究院等部门的邀请,为他们策划一部大型历史文化片的脚本而奔往敦煌。
但当时我还没答应由我来执笔。
此行更深的愿望,则是偿还自己远在少年就心怀不已的一个梦想。
我的邀请者之一‐中央电视台的导演孙曾田,是一位富于才气、缄默内向、主意过剩的人。
他没有安排我们从兰州飞往敦煌,而是乘坐一辆快报废的破车,沿着当年周穆王、张骞、法显、隋炀帝以及张大千、常书鸿等都走过的漫长艰辛的河西走廊,一点点去往敦煌。
现在想起来,这辆破车真是选择得好。
唯有在这种破车的颠簸摇晃中,才能寻觅到当年那种古道牛车的感觉。
而这条没有任何现代生活痕迹的千里之途真好比一条时光隧道。
我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入了历史。
在敦煌,受到莫高窟巨大的美与文化的震撼之后,我又给这位导演拉到敦煌四外的大漠上,去造访一处处倾圮千年的古城。
他肯定知道,对于我,历史的生命就是这些至今犹存的遗址;生动的历史精神依然在这些世间仅存的历史空间里闪闪发光。
当我在那条通往玉门关‐也是玄奘走过的丝绸古道上,被激动得连喊带叫时,我发现这位导演的眼睛异样的明亮。
当时,还以为他和我一样被眼前这博大而辉煌的历史景象所降服。
过后才明白,其实那是一种猎人捕到猎物时的目光。
我已经如醉如痴地中了他的圈套。
说服一个作家最好的方式是叫他深深感动。
于是我主动伸出手接过这一写作的使命。
敦煌已经把我对历史、文化、佛教和艺术的想象疯狂地燃烧起来。
任何作家在创作激情到来时,都是妄自尊大的。
那时我甚至狂妄地认为,这件事非我莫属!
在返回天津后的两个月里,我把一切都思考成熟,写出提纲,这便是收在本书最后部分的&ldo;附录&rdo;。
也许由于受到了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的启发‐他主张拍一部&ldo;空前绝后&rdo;的巨片,因而我从最初构想时就拒绝以往的电视片所采用的介绍性方式。
史诗性是我写作的,也是竖着目标的终点。
放眼敦煌,线索错综复杂,但有五条大的历史线索,犹如地图上走势清晰的山脉,即中西交流史(丝绸之路史)、佛教东渐史、北方史、中古史和敦煌石窟艺术史。
其中任何一条线索都可以作为主线,但是任何一条线索也无法将敦煌博大恢宏的精神内涵包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