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历史的人性》作者:梅毅
序
于中国社会而言,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是至高无上的不朽理念,由此,秦汉和盛唐的赫赫伟业才会不受时光的侵蚀而日益在中国人的心中永驻不去。
我们坚信,中华民族曾经、现在、将来都会在全世界尊敬的目光之中骄傲地存在。
历史中国‐‐大一统方向标下的多民族国家
大一统国家繁荣强盛的梦想成真,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似乎总是那样来去匆匆。
在看似如风而逝的虚幻理想褪色的过程中,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泱泱大国不知不觉中巍然屹立,在亚洲的大地上这么真实地存在着,渐渐成为任谁也无法否认的、历史的、文化的中央国家。
当然,纵观六千年中国文明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似乎让学者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ldo;大一统国家基本上是消极组织。
首先,它们合在文明崩溃之后,而不是在文明崩溃之前兴起的,然后才带给这种文明一种政治上的统一。
&rdo;(阿诺德&iddot;汤因比)此种论点,忽视了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差异性。
虽然大一统国家往往是在一个分崩离析的时代背景下得以建立,但中国的历史文化积淀从未在真正意义上停止过,中华文明的链条从未断绝。
野蛮如十三世纪的蒙古人,可以对汉人十户一把菜刀地加以物质限制,可以&ldo;十儒九丐&rdo;地进行文化心理压迫。
即使在如此的高压之下,以&ldo;仁义礼智信&rdo;为核心的儒家道德传统从未失落过,&ldo;温良恭俭让&rdo;的做人原则从未抛弃过。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野蛮可以暂时战胜文明,但仅仅是政治形式层面的意义而已。
最终,当战火的硝烟沉寂之后,入侵者不是被同化,就是更加不遗余力地继承和发展这种薪火相传的文明,因为这种文明是在旧基础上新的大一统国家强有力的道德保障和上层建筑的统治根本。
如海纳百川,中华文明不断地包容和接受各个民族的精粹,总能把东方大国神秘的微笑保留到最后。
对此奇特现象,西方学者只能悻悻言道:&ldo;占领被一个崩溃中的大一统国家所遗弃的版图的蛮族入侵者是没有前途的英雄。
&rdo;(迈克&iddot;因特尔)其实,这种言论只是看到了事物变化的表面,完全忽略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同化力。
于中国社会而言,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是至高无上的不朽理念,由此,秦汉和盛唐的赫赫伟业才会不受时光的侵蚀而日益在中国人的心中永驻不去。
我们坚信,中华民族曾经、现在、将来都会在全世界尊敬的目光之中骄傲地存在。
一个国家的边界总会因世易时移有所变化,但中华民族的心理疆界永远骄傲地刻现于容光四she的年代,过去的历史永远也不会成为化石的残骸!
在全球化、市场化趋势日益加剧的今天,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民族虚无主义者以&ldo;冷静的智者&rdo;面目出现,他们会时时发出&ldo;告诫&rdo;:&ldo;民族国家是一种虚幻的、想象的共同体&rdo;、&ldo;民族主义是狭隘的、过激的幽灵&rdo;、&ldo;民族主义是激起邻国不安的非稳定因素&rdo;等等‐‐所有这些以&ldo;忧虑&rdo;面貌出现的焦灼、不安,不是出于对中国发展历史的虚妄无知,就是出于某种居心叵测的揣测和臆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