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寅恪先生一生专心治学,从未参与政治;但他绝非脱离现实的人物,象牙塔中的学者。
他毕生关心世界大事,关心国家民族的兴亡,关心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并世学者,罕见其俦。
这表明他继承了中国自古以来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优良传统,也表明了他爱国心切。
颇有一些学者,表面上参政、议政,成为极活跃的社会活动家,然而,在他们心中,民族存亡、文化存续,究竟占有什么地位,是颇为值得怀疑的。
寅恪先生则不然,他表面上淡泊宁静,与世无争。
实则在他的内心深处,爱国热情时时澎湃激荡。
他的学术研究,诗文创作,无一非此种热情之流露,明眼人一看便知。
李璜有一段话,很值得注意:
我近年历阅学术界之纪念陈氏者,大抵集中于其用力学问之勤、学术之富、著作之精,而甚少提及其对国家民族爱护之深与其本于理性,而明辨是非善恶之切,酒酣耳热,顿露激昂。
我亲见之,不似象牙塔中人,此其所以后来写出吊王观堂(国维)先生之挽词而能哀感如此动人也。
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8)
李璜这一段话是极有见地的。
我于寅恪先生对王静安之死的同情,长久不能理解。
一直到最近,经过了一番学习与思考,才豁然开朗。
他们同样是热爱中国文化的,一种伦理道德色彩渗透于其中的深义的文化。
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爱国的一个具体表现。
两位大师在这一点上&ldo;心有灵犀一点通&rdo;,因此静安之死才引起了寅恪先生如此伤情。
寅恪先生在政治上是能明辨是非的。
国民党和蒋介石都没给他留下好印象。
1940年,他到重庆去参加中央研究院评议会,见到了蒋介石。
他在一首诗《庚辰暮春重庆夜归作》中,写了两句诗:&ldo;食蛤那知天下事,看花愁近最高楼。
&rdo;据吴雨僧(宓)先生对此诗的注中说:&ldo;已而某公宴请中央研究院到会诸先生,寅恪于座中初次见某公,深觉其人不足有为,故有此诗第六句。
&rdo;
寅恪先生对共产党什么态度呢?浦江清的《清华园日记》中讲到,寅恪先生有一次对他说,他赞成unis(共产主义),但反对rsianunis(俄国共产主义)。
这个态度非常明确。
在过去某一个时期,这个态度被认为是反动的。
及今视之,难道寅恪先生的态度是不可以理解的吗?
此时寅恪先生正在香港大学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