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他们是与孩子剧团同一天到达武汉的,这是一九三八年一月九日傍晚。
孩子剧团的存在,沫若早在上海期间就有所闻。
这个由二十多名无家可归的儿童自愿组成的剧团,积极宣传抗日,事迹十分动人,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周恩来、叶挺、王明(即陈绍禹,1904‐1974)、叶剑英、博古、邓颖超、潘汉年等人特地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为他们举行欢迎会,郭沫若也出席了,他望着这群活蹦乱跳的孩子,年纪大的不过十五六岁,小的只有八、九岁,一个个高兴得在使劲地鼓掌,把一只只小手都拍红了。
当他们齐声同唱自编的歌曲《流浪儿》的时候,恩来难过得低下了头在擦眼泪,沫若的双眼也湿润了,他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宗教家说&ldo;儿童是天国中之最伟大者&rdo;,难道儿童不就是&ldo;中国之最伟大者&rdo;吗?因而他在致词中说,今天是自己回国半年来&ldo;最快乐的一天&rdo;,并称赞和鼓励孩子们道:&ldo;中国有了你们这群不怕艰苦的儿女,中国也要在苦难中渐渐长大起来的。
你们就象征着中国,在艰难困苦中一天天长大起来吧!&rdo;王明接过沫若的话,含义深长地说:&ldo;沫若先生丢掉他亲爱的妻子儿女回国参加救亡工作,是中国人中的做爸爸妈妈的模范;同时,孩子剧团的小朋友们离开父母温暖慈爱的怀抱来努力救国工作,是中国人中做儿女的模范!&rdo;1
--------
1慧琳:《孩子剧团欢迎会上》,1938年2月10日《新华日报》。
沫若刚到武汉,正逢《新华日报》创刊,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唯一报纸。
对于郭沫若这样的人物,新闻界自然十分注意,常有记者登门访问,不是谈广州、武汉观感,就是谈目前抗战形势,而且还要题词。
在沫若看来,作为当年北伐会师的重镇武汉,沉睡了十年之后,现在似乎又渐渐地恢复到它在北伐时代的气势了。
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虽然都已搬到重庆去,但党政军方面的重要人物差不多都集中在武汉;在野的各党各派的领袖们,以及文化界的知名人士,也差不多都先后汇合到这里来了,可以说武汉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抗战首都。
当务之急在于&ldo;恢复十六年(即一九二七年‐‐笔者)的精神保卫大武汉&rdo;,沫若给《新华日报》的这一题词,充分表明了他的心愿。
重来武汉,能与北伐当年的一些老朋友晤面,也是一件极为愉快的事。
沫若和立群来到武汉的第二天,叶挺就把他们从旅馆接到太和街二十六号新四军筹备处去住。
当沫若与叶挺、陈铭枢、黄琪翔等人欢聚时,大家叙旧议新,滔滔不绝。
陈铭枢以自己的字&ldo;真如&rdo;分作上、下联的首字,征求用梵语作嵌字对联,他先吟得下半联:&ldo;如是我闻,佛说如来&rdo;,沫若即顺口说出上半联:&ldo;真有人对,谁即主宰&rdo;。
大家拍手称绝。
他们还一同合影留念,沫若戏题为《五光图》,并系以七绝一首,惹得众人捧腹大笑。
诗云:
将军主任何辉煌,仿佛当年克武昌。
十载风流云散后,惟余棍子五条光。
1
--------
1见田汉:《迎沫若》,战时出版社版《抗战中的郭沫若》。
就是这位当年的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而今又有人要他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主持宣传工作了。
叶挺和黄琪翔首先向沫若透露了这个消息,此即陈诚邀他来商量的&ldo;要事&rdo;。
原来军事委员会新近撤销了第六处,成立了政治部,由陈诚任部长,周恩来和黄琪翔任副部长,下设四厅,目前正在物色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