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在1905年到1914年期间,因为部队的数量不断增加,小毛奇便一再地加强了德军左翼的兵力,使得其左右两翼之间的兵力比例有了颇大的改变。
他不断加强左翼兵力的结果,就是逐渐损害史里芬的原来计划,使其基础有步骤地遭到削弱,而到后来终于完全被破坏了。
1914年8月,当法军开始向德军左翼发起进攻时,小毛奇突然冲动起来,竟想接受敌人的挑战,要在洛林地区寻找一个获得决定性胜利的机会,因而推迟执行以右翼去突破敌人防线的计划。
后来,他虽然慢慢镇定下来,改变了主意,但是出于一时的冲动,却已经把新编成的6个预备师投到洛林地区去了,而这些力量,按原计划是要用去加强右翼方面的。
这些生力军到达以后,反而使洛林地区的德军指挥官们感到不满,因为他们曾经接到命令,正在被迫地实施退却。
这样一来,巴伐利亚的鲁普里赫特亲王就完全忘记了他原来受领的任务,不但不继续向后撤退,以来引诱法军深入,反而让自己的军队停驻下来,并准备接受会战。
他发现法军的进攻发展迟缓以后,即与友邻协商,共同转入了进攻。
这样,德方两个军团,总共有了25个师,而当面的法军却只有19个师。
可是,只有这样一点优势,而又缺乏有利的战略性阵地,要想进行决定性的反突击,却又是兵力不够的。
这次反击的结果,当然只能是把法军赶了回去,使他们重新隐蔽到自己边境的要塞地区之内。
这样,又使法军得以振作起来,增加了自己的抵抗力量,而且还得以把部分兵力抽调到西边,参加了后来的马恩河会战。
德军在洛林地区的战斗行动,对于史里芬计划的破坏作用,要比他们逐渐削弱右翼的力量还更严重。
不过,表面上看来并不那么明显,因为德军的最后崩溃毕竟发生在右翼方面。
但如果右翼的兵力不是一再被削减,那么也有可能不致于发生这种崩溃现象。
除了往洛林地区调去6个师之外,右翼方面又分出了7个师去分别围攻或保卫安特卫普、吉维持和莫伯日等城市;而后,小毛奇还抽调了4个师去增援东普鲁士战线。
由于友邻军团的要求,当然也经过了毛奇的批准,位于右翼顶端的克鲁克军,在时机尚未成熟之前,又提早向东折转了。
这样,终于使敌人有机可乘,巴黎的卫戍部队得以向德军的翼侧实施进攻。
当时,在右翼这个具有决定意义的侧翼,德军竟只有13个师,而法英两国的联军,却有27个师。
这个事实表明,史里芬计划中的&ldo;决定性翼侧&rdo;,已经在多大程度上被直接地或间接地削弱了。
德军右翼的兵力由于一再被抽调,所以才会在数量上居于劣势,而法军则由于德军在左翼方面进行了违背计划的作战,所以在数量上反而居于优势。
如果德方当时听任法军在左翼向洛林境内深入突进,使之陷入泥淖,那么法军不可能把在德军左翼的兵力迅速调到右翼方面来。
当然,即使不从这个方向调走部队,德军在右翼方面能否获得优势的兵力,也还是颇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