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在和洋人做皮肉交易的妓女中,有位当时就小有名气、后来则声名大噪的人物,她就是清末民初以来几乎无人不晓的赛金花。
赛金华本姓赵,赛金花是她的&ot;艺名&ot;,此人原是苏州娼家的一名&ot;清倌人&ot;(雏妓),艺名富彩云。
十六七岁时被同治朝的状元洪钧看中,纳为小妾。
当洪被任命为清朝驻俄、德、奥、和(荷兰)四国公使时,由于洪夫人不乐远行,于是状元公携她出国上任,驻节德国首都柏林。
几年后,洪钧回国,未几病死,彩云遂离开洪家,在上海、北京等地重操旧业,先名曹梦兰后名赛金花,由于&ot;状元如夫人&ot;头衔的助力,遂成为名噪一时的名妓,经常与公子王孙、达官贵人相往还,人称赛二爷。
八国联军进京的时候,赛金花正好在北京,住在京城著名娼寮集中地的八大胡同之一的石头胡同,而石头胡同恰归德军管辖。
按说,依照中国人习惯,对赛金花们的这种行为,该是将一盆盆的污水迎头泼上去,再骂上半晌才是,好像中国的失败与丢脸,大半是由于这些不知亡国恨的商女。
可是不知是为了什么,脏水没有泼出来,好事的文人墨客反而以赛金花为中心,编出了一系列女人救国‐‐确切地说是妓女救国的故事。
如果赛金花没有做过状元如夫人,如果她没有恰好去过德国,如果赛金花能像莫泊桑笔下的法国妓女羊脂球那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决不接外国客人(当然必须同时也不存在像小说里那么一群无耻的说客),那么也许这种女人救国的故事就不太好编,至少不会编得如此生动。
但是历史老人就是这么好心肠,偏偏给中国文人留下了这么多可供展开想象力的空间,于是,八国联军的统帅德国人瓦德西被说成是赛金花在德国时的旧相好,那时年逾知天命的瓦德西也因此变成了翩翩的&ot;日耳曼少年&ot;,既然洪状元要带如夫人出入德国的上流社会,那么年少美貌的彩云勾上个把风流倜傥的德国军官似乎也在情理之中,至于在偌大的德国怎么会那么巧就碰上了瓦德西,而且一碰上就发生了恋情,自有&ot;巧合&ot;二字从中弥缝,本是古来文人们一逞手段之处。
旧情人在北京重逢,理所当然应该重续旧好,于是赛金花就做了瓦德西在北京临时的枕边人,一起住在中南海的仪鸾殿里,朝朝暮暮,卿卿我我。
而其间仪鸾殿那场真实的失火事件,也自然有了赛金花的参与‐‐年近七旬的瓦德西在我们的文人笔下,居然能够挟着赤裸的赛金花从窗户一跃而出‐‐普鲁士武士如此神勇,无怪乎后来大清国练新军要以他们为蓝本。
故事延伸下去,瓦赛交欢的黄色镜头不知怎么就转成了赛金花舍身为民请命的光辉事迹。
说是赛金花不停地在瓦德西枕头边吹风,不仅制止了联军的大屠杀,而且保护了皇宫不受焚毁,甚至在议和的时候,在李鸿章都束手无策的时候,由赛金花出面成功劝说了克林德夫人(克林德系义和团运动时的德国驻北京公使,在运动中被杀)接受了立碑道歉的条件,从而免去了各国对西太后和光绪皇帝的追究。
这类故事从八国联军还在北京的时候就开始编,一直编到赛金花人老珠黄,竟然还有人在津津乐道,不仅出现在一般的文人笔记里,而且出现在小说和戏剧中。
故事在开始的时候还有个别不利于赛金花的情节,比如说她为瓦德西出主意让老瓦开科取士,老瓦还真的就在金台书院从四书里出题考了一次。
只是这种情节的市场有限,大家爱听的是说赛金花好话的东西,爱听赛金花是怎样舍身救了北京人的故事。
于是京城内外,从贩夫走卒到公子王孙,一传十,十传百,直把个赛金花传成了舍身取义救国护民的&ot;当代伟人&ot;。
在这期间,作为当事的主角赛金花则一直在知趣地顺水推舟,作为市场和风月场上的双料老手,她当然明白这种传闻对她生意的价值,自然,赛金花的买卖还真的为此火了不知多少。
当然,这个世界到什么时候都有不凑趣的人,在大家都在宣扬赛金花的救国事迹的时候,还真的有人出来煞风景。
作为当时没有跑掉的同文馆的学生,后来因帮助梅兰芳走出国门而闻名的戏剧理论家齐如山就告诉人们,赛金花的确跟德国人混过,但只是些中下级军官,他亲眼所见,赛金花与一群德国下级军官在一起时,看见瓦德西过来,吓得连头都不敢抬。
身为当时北京城如凤凰一般稀罕的懂外语而且敢跟洋人打交道并因此与八国联军做了不少生意的人,齐如山的话自然不是空穴来风。
其实用不着齐如山出头指证,稍微细心一点的人只要用脑子想一想,就会发现所有的瓦赛故事包括赛金花自己的叙述都充斥着前后矛盾,只要做一点考证,西洋景就会不拆自穿。
然而,从庚子以后的几十年里,想要了解真相的人并不多,不仅没有人愿意去考证事实,甚至连用脑袋想一想都不乐意,显然大家宁愿相信明摆着荒诞不经的瓦赛神话。
不仅鲁迅病重将死的时候发现赛金花被我们的剧作家封为了&ot;九天护国娘娘&ot;,直到70、80年代,一部描写戊戌维新的小说,依然沿袭了当年的赛金花救国传说。
妓女皮肉交易是她们的生计所系,既然我们不可能要求在异族统治下的所有人一并殉国或者一起上首阳山学伯夷叔齐,那么就没有理由谴责妓女与外国人做生意。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事情走到了另一个极端,预料中的谴责声不知不觉地变成了颂扬的赞歌,而且唱得响遏行云,未免让人感到有些肉麻。
仔细想想,其实谴责也罢,颂扬也罢,喜欢编故事和传故事的男人的心态其实是一样的,不过是将本该自己负担的东西卸到女人肩头去,开始是指望女人用莫须有的法术抵御洋人,然后又指望女人用她们的身体来救国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