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道教主张修炼成仙,以求长生,这无疑适合了此刻寒山内心的需要,加上天台山本来就是道教名山,这对于寒山的选择来说,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因死亡的恐惧而选择了道教,对寒山来说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当然,这对于寒山而言,是人生的一次转折,它表明寒山开始由农隐转向了修道,亦即从接受道家隐逸思想的影响,转变为接受道教神仙术的影响,意欲修道以期长生不老。
[1]《论语&iddot;泰伯》。
[2]《论语&iddot;子张》。
[3]《孟子&iddot;滕文公下》,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4]蒋星煜:《隐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书店1992年版,第1页。
[5]《庄子&iddot;外篇&iddot;缮性第十六》。
[6]《论语&iddot;微子》。
[7]《孟子&iddot;尽心上》。
[8]《庄子&iddot;逍遥游》。
[9]《庄子&iddot;内篇&iddot;人间世第四》。
[10]《庄子&iddot;天下》。
[11]《庄子&iddot;渔父》。
[12]《庄子&iddot;逍遥游注》。
[13]《旧唐书&iddot;隐逸传序》。
[14]参考李红霞:《唐代士人的社会心态与隐逸的嬗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5月。
[15]陶弘景:《真诰》,转引自徐灵府:《天台山记》。
[16](明)张联元:《天台山全志》,清康熙刻本。
[17]李白:《题桐柏观诗》,《天台山志》,四库存目本,齐鲁书社1996年版。
[18]唐崔尚:《桐柏观碑》,《天台山全志》。
[19]唐崔尚:《桐柏观碑》,《天台山全志》。
[20]葛玄:《登天台山》,(明)《天台胜迹录》,嘉靖二十五年刻本,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版,第15页。
[21]传灯:《天台山方外志》第三卷《峰》,苏州西园戒幢律寺1997年印。
[22]《天台山方外志》第二卷《山》。
[23]顾恺之:《启蒙记》。
[24]《天台山方外志》第三卷《峰》。
[25]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全唐诗》卷一百七十五。
[26]李白《天台晓望》,《全唐诗》卷一百八十。
[27]徐灵府《天台山记》。
[28]《饮酒》,《陶渊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7页。
[29]《天台山方外志》第二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