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33]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刘韶军:《〈老子〉御批点评》,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4]《龙角山记&iddot;唐明皇再诏下太上老君观》,转引自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86页。
[35]《新唐书&iddot;百官志》。
[36]《新唐书&iddot;选举志上》。
[37]王维:《送别》,《全唐诗》卷二十八。
3.三载落第,进不去的仕途
科举,作中国古代社会官员的选拔制度,&ldo;所谓科举制度,就是按照不同的科目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rdo;[1]。
作为一种选官制度,科举肇始于隋朝,在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七月,&ldo;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rdo;[2];炀帝大业三年(607)四月,诏令以十科举人,&ldo;夫孝悌有闻,人伦之本,德行敦厚,立身之基。
或节义可称,或操履清洁,所以激贪厉俗,有益风化。
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美秀,并为廊庙之用,实乃瑚琏之资。
才堪将略,则拔之以御侮,膂力骁壮,则任之以爪牙。
爰及一艺可取,亦宜采录,众善毕举,与时无弃。
以此求治,庶几非远。
文武有职事者,五品以上,宜依令十科举人&rdo;[3];大业五年(609),诏令以四科举人,&ldo;诏诸郡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骁壮超绝等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rdo;。
[3]隋代自高祖,始以分科举士,至炀帝,其举士之名目更加趋于详细,这可视为科举的制度的雏形。
而在大业年间,炀帝设立明经、进士二科,&ldo;后汉令郡国举孝廉,魏、晋、宋、齐互有改易,炀帝始制明、进二科&rdo;[5],&ldo;若列之于科目,则俊、秀盛于汉魏;而进士,隋大业中所置也&rdo;[6],进士一科的设立,在中国科举制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科举取士制度的真正确立,此后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即是以此作为基础的。
&ldo;科举制始于隋唐,隋炀帝始置科举之法,彼豪杰特起,而一天下之难也,故以科举销天下英雄气。
唐兴,革隋之弊,独此不改&rdo;[7],出于政治统治的需要,唐代因袭隋朝科举旧制,并且加以完善,是科举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唐代前期真正建成了&ldo;投牒自进&rdo;(亦即士人可以自由报考)为主要特征的科举制度,以试艺优劣作为录取与否的主要依据,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
这种选官制度的实施,逐步打破了并且消灭了在这之前存在的贵族仅凭门第垄断政权的局势,而使得一般寒族和中下层知识分子也获得了较前更为广泛地参与国家政治的机会。
这在当时客观上为统治者收拢了人才,也促进了当时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故而当唐太宗看见士子鱼贯进入城门参加科考时,不禁得意地说:&ldo;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rdo;
唐代科举分为常科、制科、武举三种。
常科每年举行,其科目有秀才、明经、俊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其中明法、明字、明算等科,不为时人所重视,俊士、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科并不经常举行,秀才科因为要求很高,应秀才科的考生很少,一度曾经停止,后虽经恢复但此科久废不愿录取,而明经、进士两科,成为唐代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ldo;士族所趋向,唯明经、进士二科而已&rdo;[8]。
所谓明经,指熟悉儒家经典而言。
唐代将儒家经典分为大经(《礼记》《春秋左氏传》);中经(《诗》《周礼》《仪礼》);小经(《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三种,唐代明经科分为&ldo;通二经&rdo;、&ldo;通三经&rdo;、&ldo;通五经&rdo;三个层次。
开元之际,玄宗实行道举,亦以明经举士,所不同的就是将经典名目由儒家的换成道家的罢了。
明经科的考试方式,就开元之际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ldo;凡明经,先帖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rdo;[9],即帖文、口义和策问。
帖文也称帖经,就是将经文的某行贴上几字,要求应试者将贴住的字填写出来,与今天的填空题相若,&ldo;帖经者,以所习经帖其两端,中间开唯一行,裁纸为帖,凡帖三字,随时损益,可否不一&rdo;[10];口义,相当于现在的简答题,是一种简单的对经义的回答,其主要依据就是经文和各类注疏;策问,与帖经、口义相比,难度增加不少,大体与今天的论述题相似,其方法就是主考设题指事,由考生作文章,题目的范围一般有人事政治,称为方略策和时务策等,开元之际试以时务策。
进士科考试,唐初除了帖经之外,就是时务策,&ldo;唐朝初……进士(试)时务策五道&rdo;[11],对于进士科时务策的重视,有唐一代是一贯的。
进士科的考试,是建立在对明经科所涉及的儒家经典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因为,策问都是以经典作为依据的,所以,要考进士科,首先也必须熟知儒家经典。
除了时务策五道之外,进士科考试的具体内容时有变化,主要集中在对于经典的选择上,或者是大经,或者是小经,或者是《老子》。
而自高宗调露二年起,进士科的考试,增加了一项内容,即杂文,&ldo;吏部员外郎刘思立以进士试时务策,恐伤肤浅,请加试杂文两道并帖小经&rdo;。
杂文实际上是考查应考者的文字表达能力,&ldo;杂文两首,谓箴、铭、论、表之类。
开元间,始以赋居其一,或以诗居其一,亦有全用诗赋者,非定制也&rdo;[12]。
而开元之际,诗赋的地位逐渐被突出出来,甚至主要是以诗赋为主,可以以诗赋取代帖经的成绩,称&ldo;内赎帖&rdo;,诗赋可以补充应考者在经文方面的不足,其为时人所重视的程度,于此也就可见一斑。
科举杂文的诗赋,其所用诗体是一种律诗,题目由知贡举官拟定,律诗要求五言六韵十二句,用韵由知贡举官限定,有时也有考生自定的情况,诗赋取士为唐诗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概而言之,进士科的科考内容有三,帖经、策问以及杂文,&ldo;凡进士,先帖经,然后试杂文及策。
文取华实皆举,策须义理惬当者为通&rdo;[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