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估计费心用力过度,王睿48岁就得了重病,冯太后和孝文帝亲临探病,侍官御医,相望于路,但最终不免步入黄泉。
王睿虽身在《魏书》的&ldo;恩幸传&rdo;,但遍观其一生作为,除了把国库内宫的东西搬回家外(不是贪污,是因为卖色而受的赏赐),并无大的过恶,又在和尚法秀谋逆案中进谏忠言,得免死者千余人。
临死,他又亲自上书,提出施政五要略:一慎刑罚;二任贤能;三亲忠信;四远谗佞;五行黜陟。
其义多善言良谏,很是尽了淳诚的臣子之义。
冯太后与孝文帝亲自临丧,哀恸不已。
其后王睿女儿出嫁,魏朝以公主之仪嫁之,当时的人看见那么大的排场都以为是太后、天子出嫁自家女儿。
李冲,字思顺,陇西人,其父李宝曾获封敦煌公。
李冲自少就沉雅有大量,清简皎然,又善交游,不妄杂戏,当时的声誉很好。
他官至内秘书令后,上书首创三长制以防止平民的隐冒问题,冯太后览阅他的表章后很是赞赏,让他与公卿大臣一同朝会。
两人相见后,冯太后顿起爱念,召至宫内,把公事和私事就一起办了。
很快,李冲就升任中尚令,赐爵顺阳侯,接着又进爵陇西公,同宠爱王睿一样,冯太后从此&ldo;密致珍宝御物,以充其第,外人莫得而知焉。
&rdo;李冲家一向很清贫,&ldo;于是始为富室&rdo;。
反正大魏王朝彼时国力雄盛,四方进贡不绝,冯太后以充国之富宠爱一两个小伙,于国无损丝毫。
而且,李冲是个器量不凡、学识广博的年轻人,他又能在贵宠至极时谦逊自抑,广散家财,虚己接物,照顾寒士,当时的声誉并未因和冯太后有一水就受到污损,反而&ldo;时多称之&rdo;。
同时,他还不避前嫌,对仇人之子也深加呵护,对远亲的孤儿也照顾有加。
魏朝按照旧制,皇帝对王公重臣都直呼其名,孝文帝尊重李冲,惟独见他不呼姓名,而叫他&ldo;李中书&rdo;。
现在看来这是小事一桩,但在封建王朝这可就是非常的大事。
冯太后死后,李冲议定礼仪律令,润饰辞旨,竭忠奉上,当时的旧臣宗亲也都很敬服他的明断慎密,与孝文帝君臣之间的关系也是亲密莫二。
孝文帝真正掌权后,几次南伐,包括迁都洛阳,他都善言劝谏,多方考虑,为魏王朝可以说是殚精竭虑。
魏朝北都平城的明堂、太庙、圆丘以及洛阳新都的殿阁堂寝,都出自李冲的构思。
史载,李冲&ldo;勤志强力,孜孜无怠,且理文薄,兼营匠制,几案盈积,终不劳厌也。
&rdo;四十九岁,李冲病死。
孝文帝亲自为他举哀,放声大哭,悲不自胜。
身以太后之尊,即使在找&ldo;男宠&rdo;方面,冯太后也有过人之处,比起吕后身边的审食其,武后的张易之兄弟、和尚面首,冯太后的&ldo;相好&rdo;最终都对皇室忠心不贰,而后还是治国能臣,除了封建史家略有微辞外,史书中对冯太后的男女之事也没有过多渲染,更无刻意指摘。
自孝文帝承明元年起,冯太后以太皇太后之尊临朝听政,虽为妇人,但她天性聪达,刚入宫掖时就粗学书计,临朝时英明立断,省决万机,国家大事全部她一个说了算,天性孝谨的孝文帝什么事都不敢违背祖母意愿,事无巨细都一一禀明冯太后。
因为孝文帝年轻,冯太后自己作《劝戒歌》三百多篇,又作《皇诰》十八篇,以教授孝文帝如何修养德操,作好皇帝。
她还尊重儒学,在长安为孔子立文宣王庙。
平常,冯太后自己生性俭素,不好奢华的装饰,御膳十分简单,穿着打扮非常随意。
当然,由于冯太后一家好佛,魏国因敬佛而花费的钱财巨亿,黄金上百斤上百斤地使用,金玉珍宝成斗成斗地装嵌于佛堂佛像上,形制恢宏,至今可见。
同时,冯太后又是个性情严明、不徇私情的主子。
左右侍奉之人有小小过错,她动不动就大加捶楚鞭挞,多至数百下,少也有几十,然而她&ldo;性不宿憾&rdo;,事情过了之后心中不存芥蒂,仍然待之如初,许多人日后还会更加富贵,&ldo;是以人人怀以利欲,至死而不思退&rdo;。
冯太后虽性情暴躁,对孙子孝文帝也算是慈明仁爱,自拓跋宏一出生就自己亲自抚育,虽然中间有段时间看到少年孝文帝日益聪明英达,怕自己死后青年皇帝会对自己母家不利而要加害,但最终在李冲等人劝谏下仍然善始善终,成就了孝文帝日后迁都改制的千秋万岁名。
当然,作为封建统治者,冯太后&ldo;多智略,情猜忍,能行大事,生杀刑罚,决之俄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