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正午的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稍稍有些晃眼。
电视里还在播放着滚动新闻,但韦石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冷淮的叙述所吸引。
像是对着一位老友,冷淮轻言细语地讲述着这些年来发生的所有故事。
从哥本哈根的国家博弈到非洲加蓬的思辨与推想,从&ldo;新生物圈2号&rdo;里的死亡景象到绿色伊甸园的惊天阴谋……这么多年里,围绕着&ldo;拂石猜想&rdo;发生的故事云谲波诡、起伏跌宕,而绝大多数世人对此一无所知。
随着冷淮的讲述,韦石的眼前闪过一幅幅画面。
他惊讶于震旦纪的天之骄子还来不及炫耀成功就被前寒武纪大冰期卷入永久的黑暗,他为终于熬过了二叠纪末日的海藻抽出的第一丝新绿而欢欣,他仿佛听见了最后一个北京猿人临死前心有不甘的哀叹,他为杜原终于领悟到银河天年的壮美而心驰神往,而当听到文婧发自梅里雪山的那段最后陈述时,他甚至开始怀疑到底应该如何定义世上的公平与正义……
冷淮的讲述终于告一段落,他停下来,感觉有些疲惫。
电视里的直播还在继续,对世人来说,这不过是一条普通的科技新闻,只有真正了解内情的极少数人才知道这是一次多么重要的实验。
冷淮瞄了眼窗外开始西斜的太阳,这颗光球眷顾地球上的生命已经整整三十八亿年了,而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承受太阳的恩泽也已超过了三百万年。
在今天之前的几十亿年里,所有的生灵都只能匍匐在太阳的光芒底下,被动接受它赐予的机遇或是厄运,而今天,有一种生灵将有史以来第一次改变这种亘古未变的局面。
&ldo;乌图工程&rdo;的核心是迁移太阳。
最直观的思维是通过能量喷发的方式改变太阳轨道。
在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提出的&ldo;气球&rdo;方案里,人们计划从太阳色球层打通到太阳内核的通道,即有意识地引导太阳内部核聚变能量定向喷发。
但经过仔细计算,即使人类能调配太阳能量的百分之三十,也无法达到&ldo;乌图工程&rdo;的要求,更何况这种方式很可能令太阳的聚变模式发生大规模紊乱,甚至导致太阳寿命缩短等不可预期的严重后果。
最终,&ldo;气球&rdo;方案被放弃了。
十个月前,人类发射了两颗特别的太阳卫星,到达离太阳表面一千二百万公里轨道高度后,两颗卫星保持四千米的相对距离开始绕行太阳。
那里实际上已经进入太阳的外日冕区,理论上的日冕温度高达上百万摄氏度,听起来似乎卫星根本不可能到达那个区域,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日冕外层虽然温度极高,但物质却极其稀薄,不到地球海平面处大气分子密度的六千万亿分之一,所以卫星在那里只需耐受大约一千摄氏度的温度即可。
这就像很多人洗桑拿时可以承受九十摄氏度的水蒸气(世界纪录达一百一十摄氏度),但绝对没有任何人敢在同样温度的热水里泡澡。
实际上对卫星来说,太阳粒子辐射带来的麻烦还更大一些。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两颗卫星一边绕行太阳,一边通过金属打印方式搭建了一条细长的粒子约束管道彼此连接,虽然中途出现过几次险情,但整个工程总算顺利完成了。
两颗卫星加上约束管道,共同构成一台太空版龙熊直线粒子加速器,而今天正是它首次启用的日子。
现在两颗卫星正在同步减速,它们将迅速下降到离太阳表面一百八十万公里的位置,然后启动粒子对撞。
考虑到温度升高给设备带来的压力,这个时间窗口会非常非常短。
虽然体积大幅度减小,但太空版的龙熊直线粒子加速器却拥有更高的能级。
一方面是因为真空失重的环境可以去除大量累赘的外部设施;另一方面,美欧参与后提供的新技术和新材料也大大促进了直线加速器的研发工作。
经过多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现在的龙熊加速器已经能够有把握地制造&ldo;质量改变&rdo;现象,同时人们对其原理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真相其实就隐藏在当初粟米向孔青云提出的那个古怪的问题之中:当宇宙中除了你之外,所有的一切都消失后,会发生什么事?
答案无比奇特而简单:你将变成光!
是的,你将不再拥有质量,宇宙间只有光才是没有质量的存在。
所谓的质量本来就是那些外在之物赋予你的,是地球、月亮、火星、太阳、银河系、仙女座大星云……还包括上百亿光年外的星体,通过一种叫作超流体纤维的东西传达并赋予你的。
你感受到质量的存在,感受到惯性的束缚,不过是因为你被粘在了一张超流体纤维编织成的蛛网上。
一旦所有的外在之物消失,内在的质量也就不存在了。
蛛网破碎的刹那,飞蛾便获得了光的自由!这奇特的一幕恰如一千三百多年前禅宗六祖惠能悟到的那句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所有这些相关的事情,冷淮都在此前的讲述里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江哲心。
冷淮这样做只为表达内心的敬意,他想通过这种方式,为江哲心弥补那些错过了的东西。
冷淮想告诉江哲心的是:在这个正在成为传奇的故事里,他从未缺席。
病人突然再次抽动嘴角。
冷淮无奈地看着这一幕,之前在场的中国最顶尖的医学专家都无法判断这是病人真的想说话,抑或只是一种昏迷中的随机神经反应。
出乎冷淮意料的是,先前一直蜷缩在凳子上的少年突然俯下身,将耳朵凑在了病人的嘴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