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霍夫曼斯塔尔(hugovonhofannsthal,1874‐1929)被认为是当时奥地利最有才华的诗人。
他与著名作曲家r.施特劳斯(1864‐1949)合作创作了多部蜚声国际的歌剧。
1923年初,兰格写信给霍夫曼斯塔尔,介绍了本雅明主编的《新天使》夭折的情况,推荐本雅明作为后者主编的《新德意志评论》的撰稿人。
秋天,兰格又寄去了本雅明的《论〈亲和力〉》一文。
霍夫曼斯塔尔给兰格回信,谈了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ldo;我完全可以说,它标志着我内心生活的一个划时代的变化。
因为我自己的工作并不能占据我的全部注意力,所以它几乎一直萦绕在我的头脑中。
仅从外表看,我觉得最不同凡响的是,在如此深入地揭示深层秘密的同时,它的表达也有一种升华了的美。
这种美是从一种完全可信的纯粹思考中散发出来的,就我所知,这种情况是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的。
&rdo;(7)《论〈亲和力〉》连载于1924年和1925年的《新德意志评论》。
这个杂志的读者面极其狭小。
霍夫曼斯塔尔的私下评论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反响。
另外,《翻译者的任务》随同《巴黎风光》发表后也没有反响,只有霍夫曼斯塔尔在给本雅明的两封信中给予极高评价。
兰格和霍夫曼斯塔尔的赞赏远远没有达到本雅明父母要求的&ldo;社会承认&rdo;。
看了霍夫曼斯塔尔的信件后,父母仅仅同意继续每年给本雅明数额很小的一笔生活费。
本雅明诉苦说:&ldo;这点钱根本不够我们维持生活。
&rdo;(8)朵拉曾一度为一个美国记者担任翻译工作,能够挣到美元。
当时美元与贬值的马克的兑换率几乎高达1∶100。
朵拉失去这份工作后,日子变得越发艰难了。
本雅明日益感到恶劣的经济状况对知识分子的压迫。
他开始考虑移居国外。
他在给兰格的信中写道:&ldo;饥饿极其严重地威胁着德国每一个认真从事智力活动的人。
……没有什么比生活在饥寒交迫的人们中间更糟糕的了。
&rdo;另外,他也愈益感觉到德国的反犹太人情绪:&ldo;这里我们触及目前犹太人问题的核心:犹太人今天越来越危及最美好的德国事业,尽管他们公开拥护这一事业,因为他们作为德国人的公开表现必定是有金钱在起作用(深层意义上的),因此这不能产生一份真诚证明。
&rdo;因此他觉得:&ldo;我的使命即使是在这里,但也不能在这里实现。
&rdo;当时,朵拉想移居美国,本雅明则举棋不定。
他表示:&ldo;对于我,有局限的民族性总是最核心的:是德国人还是法国人。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是与前者联系在一起的,不会忘记这些联系是多么深刻。
&rdo;&ldo;至于去巴勒斯坦,目前对于我既无现实可能性,也无理论必要性。
&rdo;(9)
对本雅明来说,最急迫的是做教授资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