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静下来的时候,总不免要去回味一下这个官司的前前后后经历。
越合计越觉得自始至终就曾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左右着进程似的,就像一个转盘一直在滞缓地转动着,任何一个外力都会使它加快转也都可以使它停下来不转。
但是,外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外力?这只手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也懒得打电话了。
但是,事情悬而未决毕竟是如鲠在喉。
我的律师让我再给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打电话催问,他说你要是不打电话,别人是不会替你着急的。
我只好再打,但是刘法官不在,打了几次,她都没在。
到了9月,中国作家与中国建筑家在杭州召开了第二届&ldo;建筑与文学&rdo;的学术研讨会。
头一届是1993年在江西南昌召开的,就是在那次会上,我认识了清华大学的著名学者、《世界建筑》杂志的主编曾昭奋先生。
后来,我时常会在《读书》杂志上看到他写的文章,那些文章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建筑界人士做事情很是精细,那次会议,留下了一部纪念册。
所有与会者都有照片,也都有自己对于&ldo;建筑与文学&rdo;这个话题的见解。
从1993年到2002年,九年间,我们这些关心建筑的作家和关心文学的建筑家们再度相逢杭州时,又出了第二部纪念册。
正是在这部纪念册上,我读到了曾昭奋先生的文字。
他写得非常自然亲切,突然,我的眼前一跳,被一排文字电击般灼痛了目光:我从报纸上看到了中国第一记者&tis;&tis;&tis;抄袭了作家刘元举的文章,其实,这位记者也抄袭了我写梁思成的文章。
需要说明的是,在我打官司这段时间,有好几位文学界朋友给我提供了张建伟涉嫌抄袭别人文章的信息,但是,像曾先生这样清清楚楚写在纸面上,并且他还说他因精力有限,不想为此而打官司了,但是,却可以随时随地给有关方面提供证据。
曾先生是受人尊重的学者,他所说的被张建伟抄袭的文章是发表在《读书》上的文章,这就更让我惊叹不已!
因为《读书》杂志发行十多万册,而且在文化人圈子里有着重要影响的杂志呀!
看的人一定很多,这样的杂志上发的文章,他张建伟也敢抄袭?!
曾昭奋先生为此专门撰写了一篇揭露张建伟抄袭的文章,题目是:《小文一篇,也遭剽窃》。
全文如下:
小文《第十二座雕像》在《读书》1995年第9期上被排在首篇刊出,这一期《读书》的港台繁体字本也以《第十二座雕像》作封面标题。
张承志先生在《天涯》和香港《二十一世纪》上的文章中对这篇小文予以肯定:&ldo;读《第十二座雕像》后,觉得真应该印发北京老百姓人手一册,把梁思成的北京古城墙公园的设想图,贴在北京的每一个建筑工地,每一个公共场所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