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我永远也忘不了1968年的冬天,这是我离开上海去西南山乡插队落户之前,最寒冷的一个冬天,那个冬季里的雪天特别多。
前前后后一直持续了整整十七天。
从蒙古吼啸着刮过来的西北风,往常带来的是干燥、寒冽和冬阴。
但是不知为什么,在那一年会有这么多雨夹雪的日子。
很多建于40年代、30年代、20年代甚至更早的老式房子外头,自来水管早早包好了稻草,但在每天早晨,水龙头总是拧不动。
于是人们用开水去烫龙头,用热水袋去捂龙头,或者干脆,懒得去等龙头里的水了,直接跑到老虎灶去,把一瓶瓶、一壶壶热水拎回家。
和雪冬伴随而来的,是漫长而宁静的夜晚。
在雪冬,人们回家早,邻居们串门也少,就是有电影、有戏、有应酬,不是非去不可的,大多数人也婉辞了。
上海人不烤火,上海人也没暖气,在过去的日子是早一点钻被窝,用热水袋、汤婆子暖和自己,而进入90年代,则以空调和取暖电器提高室温。
雪冬添出来的,是每天早晨的扫雪。
在那些很少的雪日,比如1958年、1962年只有两天的雪日,扫雪成了一场欢腾的劳动。
铲的铲,扫的扫,既活动了身子,又清扫了道路,还打破了一夜的寂静。
连续落了多日的厚实的雪,晶莹洁白,气温又在零度以下,屋檐下结的冰凌又硬邦邦的,那就只有等待天气回暖,再来清除它们。
飘洒雪花的日子,上海人记得起去公园拍雪景,上海人也想得到去外滩,看漫天皆白如何抹上万国博览会。
但没有人想得起到市郊去看大地和原野,没有人想得起去看水乡泽国的雪景是一番怎样的风光。
上海人如今都住在都市的楼房里,可是上海人的根却是在淀泖湖荡边的青浦。
50年代发掘的崧泽古文化遗址和80年代探明的福泉山遗址,告诉我们上海这地方成陆已有七千年的历史,上海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栖息繁衍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为生存而劳作着,为自强而辛勤着。
从这一意义上说,上海不仅仅是一个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国际性经济大城市,上海还是一个有着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的大城市。
冬季的雪日,如果来到淀泖湖地区,面对冰封雪野,眺望烟波万顷碧,云水生远思的湖色天光,会惊愕地看到古诗中描绘的景象竟是如此地逼真:&ldo;一片一片又一片,二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落进湖里都不见。
&rdo;
不信?在落雪的冬日,亲眼去看看。
春天
春天,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季节。
春天,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