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由衷地感到,&ldo;公园省&rdo;,&ldo;公园高原&rdo;不仅仅是云贵高原的理想,它还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在新的世纪可以看到的现实。
我的心愿在山乡,在高原上未来的伊甸园。
(2000年12月)
流动的青春河(1)
不知不觉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经整整三十年了。
近年来,不断地有人发来请柬,让我参加编撰和知识青年有关的丛书;不断地有人来约稿,希望我写一些和当年的上山下乡有关的文字;不断地有人送来一厚叠的电视剧本,让我读一下这些准备投拍的、接近完成的本子,写的都是知识青年们的故事。
仅近半年多,光这样的本子,我就拜读了近百集。
有关知识青年当年的故事,有关知青返城后的沉浮,有关美丽女知青坎坷命运及恋人的故事,有关知识青年的子女们和他们的父母间的故事,还有侧重写今日的知青子女在都市里闯荡的故事。
一切迹象都在提醒我,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中国发生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并没有从人们的记忆里抹去。
有些剧本和丛书的编撰者则开宗明义地宣称,他们今天提起笔来描绘充满苦涩和辛酸的往昔,就是为了纪念插队落户三十周年。
三十年了。
真是人生易逝,弹指一挥间。
读着这些充满感情的文字,看着一部又一部描述往昔岁月的剧本,不由得我一次又一次地扪心自问:是啊,这一段历史是翻过去了,很多很多今天的少男少女,已经很难理解我们经历过的那段貌似奇特的生活。
我接到过几次电话采访,问出的一些话题,不得不引起我的思索。
比如有一个问题是,曾经上山下乡的知青,究竟有多少人数?为什么有的说一千四百万,有的说一千八百万,有的则号称三千万?又比如还有一个问题是,描绘女知青遭受凌辱的故事,是不是为了迎合今天市场的卖点?
当然,提出这些问题的记者很年轻。
但是,时间仅仅只是过去了一二十年,事实却令人产生如此大的误解,这一现象本身就让我愕然。
除了尽我的可能作了回答和解释,又不得不引起我的沉思。
那么,这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究竟留给了我们一些什么样的东西呢?重复地、喋喋不休地有时甚至是不厌其烦地去回顾以往,在今天究竟还有些什么样的意义可以探讨呢?
有人说:知识青年,是20世纪中国史册上一个无法抹去的凝重印记。
有人说:沉浸在知识青年们的如烟往事中,是一辈子也走不出那条青春河。
有人说:频频回首风雨人生中知青们的故事,是在努力寻找青春的足迹。
有人说:知识青年的自省、忏悔和反思,是我们民族自省、忏悔和反思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这一代人正在成为社会的中坚……
有人说:什么中坚啊,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代人正在退出历史舞台。
有人说……
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话题和议论,搜集拢来几乎可以编成一本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