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一方面,他绝不会发生兴趣;另一方面,又必须去走这种封建制度给他安排的路途。
这里便又发生了他和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
我们读一读《红楼梦》,里面所反映的贾宝玉不爱读&ot;四书&ot;、深厌八股文章的情形,就可以恍然如见了。
曹雪芹的&ot;科名&ot;之有无与高下,也是无从查考的事了,但是清代人有的却记下过他是&ot;贡生&ot;&ot;举人&ot;&ot;孝廉&ot;等说法。
&ot;孝廉&ot;,就是&ot;举人&ot;的别称(虽然清代确曾举过&ot;孝廉方正&ot;,但那是另一回事)。
举人和贡生二说中,我以为后者较为接近事实(注:贡生说见于梁恭辰《劝戒四录》卷四,时代较早。
举人说晚出。
邓之诚《骨董琐记》卷三亦取贡生说。
)。
但也还不敢遽作定论(注:朱南铣先生《曹雪芹小像考释》据《八旗通志·学校志》中无雪芹之名,因此断定&ot;曹雪芹不会是一个贡生,但也许……是生员,故志书不载。
&ot;但又说:梁恭辰的话&ot;殆系得自其父亲梁章钜的座师玉麟所述&ot;(玉麟〔1766-1833〕满洲正黄旗人,曾充上书房总师傅,管理右翼宗学,并两次管理内务府包衣三旗事务),&ot;玉麟有机会接触内务府包衣三旗的大量口碑或档案,此说谅有一定的真实性。
&ot;)。
总的看来,有一点是明显的,曹雪芹因为封建力量的驱迫,少年时不得不去走科举功名的道路,但他最多只不过走了第一步:正式考中了秀才。
此后,便&ot;不干&ot;了。
不过,谈到这一方面,也还是不要忘记历史,只凭一个简单的抽象的想法去&ot;套&ot;古人的事。
说曹雪芹对科举这种东西本身是看不上的,那并不错,但这又并不等于说他一定就拒绝参加科考。
他在小说中嘲笑&ot;进士出身&ot;的那些人的&ot;原来不通&ot;,就包含了另一层心理,即也要争一争谁行谁不行,大抵怀才之人没有不想使其所怀得有表现的机会的,而在科举时代要想显才也只有应考一条路可走,所以那个时代的才士,尽管不是为了高官厚禄,却也要争争榜上的名次。
而乾隆时候,恰好又是对满洲八旗大臣子弟和内务府人员的报考问题,控制得异常严格,不让他们有显扬才名的余地(注:参看《红楼梦新证》页731-732。
)。
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明白,为什么当敦诚后来提到雪芹时竟会说出&ot;君才抑塞倘欲拔&ot;和&ot;三年下第曾怜我&ot;的话。
不了解当时的历史,就会指责说,敦诚是歪曲了曹雪芹的人品了。
当然,曹雪芹自己选择的道路不是&ot;功名&ot;的道路,而且也不是&ot;杂学&ot;的道路。
他所选定的,是&ot;杂作&ot;的道路,甚至是比&ot;杂作&ot;还&ot;低级&ot;得多的、为人所不齿的道路--写作小说。
十六 当差
曹雪芹是内务府旗人,所以他长大之后,一定要在宫廷当差作事,这是没有多大疑问的。
但他到底担任过什么差事,却也是我们还弄不清楚的一个题目。
在传说中,有的说他作过内务府堂主事,有的说他作过侍卫(注:前说见英浩《长白艺文志初稿》;后说仅出香山张永海口传。
)。
这种可能,自然是有的,然而想要再作进一步的考查,那就别无参证可求,因此我们对此不能作出什么叙述或推测。
内务府中各部门唯堂上和上驷院所属有堂主事,尚与雪芹身份切合,其品位在主事之下、笔帖式之上;和六部的堂主事皆系职掌文案章奏之例相类,也是管理档案性质的职务。
至于侍卫,乃是武职,其品级、类别也繁,就更无从确指了(注:传说中说曹雪芹所任为&ot;前三门(指正阳、崇文、宣武三门)侍卫&ot;。
按前三门只有守兵,并无侍卫之制;疑系&ot;乾清门侍卫&ot;的音讹。
乾清门侍卫,仅次于御前侍卫,地位很高。
未知确否,疑不足信。
)。
在这些传说之外还有一说,则是他曾在宗学里作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