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陕北革命历史民歌中还出现了不少语言不通,用词不当的现象。
对此问题应当另眼看待。
因为陕北老百姓对新事物是很敏感的,特别是一些刚刚传入的新鲜词语被当作一种“时髦”
,他们总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将它们用进了民歌之中。
如对“欢迎”
、“认真”
、“亲爱”
三个词的应用就很多:“打开南沟岔,老百姓欢迎它”
,“火烧大衙门,劳苦群众都欢迎”
,“妹妹送哥当红军,抗日事情要认真”
,“去年我当红军,革命要认真”
,“亲爱妹妹你放心,我今出去当红军”
,“迷醉的懒散的亲爱士兵”
……语句不够连贯和用词不当的地方。
如《跑步歌》中的一段:“打倒万恶敌人,日本缴枪来投降。
打倒日本扩大革命,空前的革命多英勇。”
这些语言,我以为虽不算精彩,却也不能统称败笔。
对文艺来讲,语言仅仅是个工具而已,只要它能充分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就应称“好”
。
上面所例举的段句,不但谁人都能领会,而且恰恰因为它们被应用的不够准确,反倒更加显示出其时代感和独特的个性,今天无须从语法上对其进行挑剔,如《刨洋芋》中的一段:“一镢头下去,翻过来瞧一瞧:这么大的洋芋,你看妙不妙!”
我说“妙!”
,妙就妙在这个“妙不妙”
上,它把战士们对丰收的喜悦心情充分地、形象地、别致地表达出来了。
若换个“好不好”
固然更确切些,但感情能表达得如此充分、形象、别致吗?这仅为其一。
其二,老百姓用这些词语,说明当时革命思想的传播是较普遍的,说明人民对这场革命斗争是报以十分热情的,因而,这些语言的被广泛运用,对我们认识那个时代客观上不是毫无价值的。
其三,这些似通非通的语言词语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特殊的“味道”
,那便是对朴素、真挚却又有些天真幼稚的陕北劳动人民性格特点的形象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