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无论是人,动物,还是植物,其实都充斥着一种矛盾感,只是或多或少的区别而已。
在军训的这段时光里,身为局外人,但同时也是局中人的我,总有些异样的感受……我总喜欢关注细微小事;我时常听见或看见,一句句短而精悍的言语,一件件细致入微的小事。
比如说,这风有点小大啊;这天有点小冷啊……这些事件或言语,虽然有所不同,但无一例外的是,它们都充斥着一股别样的矛盾感。
这些别样的矛盾感,不禁让我想起,一位十分特别的老师,他说过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看一个人是否优秀,要看他脑中是否两种截然不同并且互斥的观点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独立行动能力。
这一次的军训在我看来是因为有了这些矛盾感而变得与众不同。
这次军训我看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团结精神;坚定的集体主义精神……但除此之外,我看到了群体中个性的展示,我想我可以愈发坚定的认为个人主义是并没有错的,如果非要说错了,那就是个人主义容易过度,从而造成个人私欲泛滥……所以我想我更加能明白,荀子克己复礼的观点。
从孟子提出人性本善,到荀子提出人性本恶,这两个观点的出现其实相差了几十载。
我想荀子并非不认可孟子人性本善的的观点,只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荀子看到了人性的阴暗面,从而提出要用克己的手段让人回归善的发端从而达到复礼的目的。
这好似一个循环,一个人白白净净的来到这个世界,带着最纯粹的善良去面对这个世界,可因为世界的纷扰好与坏的影响,一个人逐渐变得矛盾,逐渐从善的本性转变成人性的恶。
在这个契机下,荀子顺应时势变化,提出人性本恶,要用礼制去克制人性中那些幽暗的欲念,从而达到复礼的目的。
荀、孟两人的观点似乎是在提醒人们:这个时代的人们都会逐渐陷入一个挣脱不断的轮回:人性本善—人性渐恶—回归本善。
中学时,我们就学习了一篇选自《礼记》的古文:《大道之行也》。
其中就有先贤们描绘的关于“大同社会”
的美好蓝图,我想即便现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还达不到那个程度,无法将美好的愿景变为现实,但这份穿越千年的精神食粮依旧鼓舞着每一位向善向上的中国人,在面对骨感的现实仍旧心怀期待,期待着在时间的长廊上,大同社会的愿景实现的那一天。
当下,我似乎对“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想身脱矛盾感,只管笃定地向前向上,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并坚信在千百年之后,后世的同行者们一定会有抵达天下大同的那一天。
本章完
本站网站:.kuaishu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