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在这种背景下,那些硕士宿儒虽然动辄以&ldo;师道&rdo;自居,以为自己负有弘扬儒家理想的崇高职责,但实际上往往是他们自作多情、自鸣得意罢了。
在拥有决策权或行政权的官僚眼里,他们不过是装潢门面的工具。
成帝时代的琅邪太守朱博的态度称得上是典型。
这位朱博特别讨厌读书人,&ldo;尤不爱诸生&rdo;,到地方上任所做的头一件事,便是砸儒生的饭碗,&ldo;所至郡辄罢去议曹&rdo;。
儒生如有讲仁义、行德政之类的建议,他总是一副不耐烦的嘴脸,一再表示自己&ldo;奉三尺律令以从事耳,亡奈生所言圣人道何也,且持此道归,尧、舜君出,为陈说之!
&rdo;值得注意的是,朱博已是西汉末期的人物。
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他在一个月内先后官拜御史大夫乃至丞相。
这时儒学表面上定于一尊已超过了一个世纪,可是像朱博这么一位鄙薄儒学仁义教化,理直气壮地拒斥&ldo;圣人之道&rdo;的官僚竟然能平步青云,升至高位。
这一事实本身足以说明,即便是在元、成之后,外儒内法,&ldo;霸王道杂之&rdo;也仍旧是朝廷实施专制统治的基本原则。
从两汉时期法令烦苛的程度,也可以看到当时推崇儒学,奢谈仁义的背后,充满着法家政治的血腥气息。
汉律是直接继承秦律而来的,它最大的特色是严酷细密,见血封喉。
&ldo;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条,千八百八十二事。
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
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
&rdo;法律条令的烦苛,意味着受法面的普遍和执法上的残酷。
这从大臣路温舒的揭露可以窥见一斑:&ldo;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殴,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
&rdo;用刑愈重、执法愈暴,对官吏本身好处愈大,机会愈多;反之,则会被扣上立场不坚定、态度不鲜明的&ldo;帽子&rdo;,葬送大好前程。
这样一来,各级官吏当然要争先恐后扮演凶神恶煞,与民为敌,&ldo;以刻为明&rdo;了!
法令的严酷还表现为汉武帝时不仅恢复了文帝时业已废除的&ldo;妖言诽谤罪&rdo;,而且新创了腹诽罪。
大臣颜异之死就是这种恐怖刑法的鲜活案例:颜异在汉武帝时担任大农之官,一次他和别人私下聊天,那人谈起朝廷有些法令定得不尽恰当,有可改进的地方。
颜异深知兹事体大,岂可说三道四,所以没有随声附和,只是下意识地稍稍动了动嘴唇,谁知还是让人给告发了。
酷吏张汤借此大做文章,声称颜异身为九卿高官,&ldo;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rdo;,罪当论死。
汉武帝二话没说,批准了张汤的奏章,颜异的脑袋便莫名其妙地搬了家。
&ldo;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比,而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rdo;。
显而易见,&ldo;罢黜百家,独尊儒术&rdo;只是两汉社会思潮演变过程中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其本质属性无疑当为&ldo;霸王道杂之&rdo;。
换句话说,外儒内法,法主儒从;儒法并用,法本儒末乃是汉代政治文化的根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