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然而这套儒道融揉的老练、神鬼莫测的神态在官场上却如鱼得水,&ldo;再至江西,人人惬望&rdo;,从此他用人备饷比以前大为顺利。
他自己也满意地说:&ldo;吾往年在外,与官场落落不合,几至到处荆榛。
此次改弦易辙,稍觉相安。
&rdo;
二是他对皇帝,不再那么直言不讳,而是学会了打太极拳。
曾氏早年奏折,&ldo;戆直激切,不讲究方式方法&rdo;,那道《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曾惹得皇帝大怒,差点引来杀身之祸。
练兵之初,曾国藩不光对同僚不假辞色,甚至对皇帝说话也句句如钢似铁。
皇帝给他下过多次指示,都被他以不合实际为由直接顶了回去。
比如咸丰三年十月,武汉被太平军围困,皇帝急命正在练兵的曾国藩去营救。
曾国藩却因兵未练熟,装备未齐,拒不听命,说:&ldo;未敢因谕旨严催,稍事拘泥。
&rdo;当年十一月,太平军又进逼安徽省会,皇帝再次令他出师,他回复说:&ldo;不能草草一出。
&rdo;惹得皇帝大怒,批评挖苦他道:&ldo;今观汝奏,直以数省军务一身克当,试问汝之才力能乎否乎?平日漫自矜诩,以为无出己之右者!
&rdo;曾国藩接到批复,仍然拒不听命,与皇帝节节辩论,回答道:&ldo;皇上如果责臣以成效,则臣惶悚无地,与其将来毫无功绩受大言欺君之罪,不如此时据实受畏葸不前之罪。
&rdo;把皇帝顶得无话可说,只好让步抚慰,说:&ldo;汝之心可质天地,非朕独知。
&rdo;
在皇帝拒绝授他督抚之权后,他所上的奏折,更为意气用事。
皇帝说允许他在家守孝,但一旦军情紧急,&ldo;仍当即赴军营&rdo;。
曾国藩的复奏却称&ldo;自问非有为之才,所处又非有为之地&rdo;,不能再出,且说&ldo;自后不轻具折奏事,前在江西尚有一二经手未完事件,拟即函致江西抚臣耆龄,请其代奏&rdo;,大有与皇帝一切两断、不再来往之势。
这些奏折,在皇帝头脑中强化了曾国藩勇于犯上、桀骜不驯、难以驾驭的印象。
这也是皇帝对他不能信任,不敢给他大权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再次出山之后,他奏事风格大变。
皇帝命他再出之旨六月初三奉到,六月初七他就启程了。
所上《恭报起程日程折》,平实沉稳,无丝毫讨价还价之意,颇得皇帝欢心,说&ldo;汝此次奉命即行,足征关心大局,忠勇可尚&rdo;。
再出之后不久,皇帝命他率部入四川。
他不愿奉命,但也不再公开抗旨,而是连上数折,或托词所部正攻打景德镇,无法分身,或者讲可以灭敌于湖南而不必入蜀,或托言江西安徽当守,多方周旋,刚柔相济,终于摆脱了西上四川、客军虚寄之苦。
第三是他不再慎于保举,而是&ldo;同流合污&rdo;了。
晚清军队,&ldo;滥举&rdo;之风很盛。
每有小胜,领兵大员都会拼命保举自己的属下,不管出没出力,上没上战场,都会均沾好处。
曾国藩领兵之初,因痛恨此风,从不滥举。
咸丰四年他带兵攻下武汉,&ldo;仅保三百人&rdo;,受奖人数仅占出征队伍的百分之三。
相比之下,胡林翼攻占武汉一次即保奏&ldo;三千多人&rdo;,受奖人数竟达到百分之二三十。
消息传开,不少人认为投曾不如投胡,许多曾国藩挽留不住的人员主动投奔胡林翼门下。
曾国藩原&ldo;以忠诚为天下倡&rdo;,以为仅凭忠义相激,就可以令部下出生入死。
但阅历既久,才发现真正的抱道之士并不如他想象的那样多。
他认识到&ldo;不妄保举,不乱用钱&rdo;,则&ldo;人心不附&rdo;。
只有诱之以&ldo;名&rdo;,笼之以&ldo;利&rdo;,才能网罗天下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