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夜色小说网
可惜的是,慕容恪以自己的君子之心,来度慕容评等人的小人之腹,以为他们也会公而忘私,以国家为重,就没有在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将五弟的位置确立,而只是进行了这一番橼木求鱼式的嘱托。
所以,尽管慕容恪在前燕有极高的声望地位,尽管他在临终前不厌其烦地千叮咛万嘱咐,但他死后,其谆谆遗嘱很快就被扔进了废纸篓,继任大司马的人,是一个九岁的小孩,未来的美少年慕容冲。
紧接着,德高望重,为人正直,但因为健康不佳,早已不大管事的另一辅臣太保阳骛也于同年的十二月逝世,慕容评等人失去了最后一点制约,前燕帝国的升势,一去不返了。
大司马桓温
慕容恪死后的第二年,前秦发生了&ldo;五公之乱&rdo;,一统北方的天赐良机摆在了前燕帝国面前。
但此时当政的太傅慕容评等人,关心的只是如何好好享受刚刚到手的权势,至于平定天下这么辛苦而且不一定能成功的事,那就算了吧。
&ldo;继往&rdo;是最最重要的,&ldo;开来&rdo;&rdo;嘛,就再议,再议……
而且太傅大人不但自己不干,也不容许有能力的人去干(如果让你们成功了,岂不彰显我无能?)。
虽然最小的侄儿慕容德象当初五哥一样雄心勃勃的献计献策,但很快被否决。
至于已被罢除兵权,顶着一个侍中、仪同三司(这两个职务翻译过来就是:国家高级顾问,享受宰相级待遇)的虚衔,在家闲居的慕容垂,只能和太尉皇甫真进行了一番私下议论,再没有当年苦谏兄长的劲头,九年前的惨痛往事已消磨了他大部份的锐气,他的名字,早已经不是慕容霸了。
作为太傅和太后的资深眼中钉,慕容垂只能低下他曾经高昂的头,收起不合时宜的雄心与豪情,不无痛心地看着他与亡兄曾倾注心血的前燕帝国政府,以惊人的速度腐化。
原先在慕容恪治国期间,过于依靠自己的道德感召力,缺少强有力的制度约束,一旦他死去,这种软约束便迅速失效了。
这是因为新当政的慕容评是个极其贪婪的家伙,原先他在慕容恪的时代不敢贪,现在这份损失当然要加倍找回来,狠拼&ldo;评家经济&rdo;。
有了如此不正的上梁,怎么还能指望下梁们个个笔直呢?于是,豪门贵族们侵吞国家的资产与民户的腐败行径逐渐成风,国库收入锐减,低级官员和士兵们的薪饷常常无法发放。
主持清查的大臣悦绾受到排挤而病逝,再没有人敢出来管一管。
这样,慕容评和可足浑太后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把前燕由真老虎变成了空有庞大躯壳的纸老虎,工作效率真高,了不起啊!
前燕的这些变化,让东晋的一位大人物看在眼里,喜上心头,这位大人物就是在东晋威名赫赫,&ldo;挺雄豪之逸气,韫文武之奇才&rdo;的大司马桓温。
桓温,字元子,生于晋怀帝永嘉六年(公元312年),比慕容垂大十四岁。
他的父亲是在东晋担任宣城太守的桓彝。
据说他刚生下来不久,当时大名鼎鼎的温峤来访,大概他会看相吧,见到这个小婴儿大为吃惊,赞叹:&ldo;真英物也!
&rdo;(又是一位活神仙)。
自己的儿子得到世称英杰的温峤称赞,父亲桓彝自然高兴,就取温峤的姓氏为儿子取名为&ldo;桓温&rdo;,作为纪念。
后来,东晋发生苏峻之乱,桓彝率军与叛军交战,不敌被擒,因为誓死不屈,被叛将韩晃指使部下江播杀害。
当时桓温只有十五岁(桓温生于312年,桓彝死于328年,似应为16岁,可能月份不足),听到噩耗之后,枕戈泣血,发誓要为父报仇。
但不久之后,苏峻之乱平定,韩晃被打死了,而江播投降之后得到了朝廷的赦免。
他害怕桓温来报复,在自己的府第时时戒备,使其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直到三年后,桓温十八岁那年,江播病死,江播的三个儿子在灵堂里暗藏利刃,防备桓温前来报复,不料桓温伪装成吊丧的宾客,混进江府,当场将江播的长子江彪砍死在灵堂之上,江播的另两个儿子慌忙逃出灵堂,也被桓温追出杀死,江老爷子还没走几步,就与三个儿子一同在地府相会了。
这件事让这个血气方刚的十八岁少年名声大噪,人人都知道了为父报仇的桓元子。
因为中国古代一向是主张以孝治天下的,桓温的行为符合&ldo;孝&rdo;的标准,而且桓彝是&ldo;革命烈士&rdo;,桓温是&ldo;烈士遗孤&rdo;,而江播却是&ldo;历史反革命&rdo;,所以桓温虽然连伤三命,却不但没有受到追究,反而得到当时舆论的交口称赞。
之后,桓温顺利步入仕途,娶了晋明帝司马绍的女儿,南康公主司马兴男为妻,任琅邪内史。
并得到当时的重臣,善于识人的安西将军庾翼的赏识,把他收揽帐下以为心腹。
晋穆帝永和元年(公元345年),庾翼病逝,桓温受命继任安西将军,掌握了东晋西线荆州方面的兵权,胸怀大志的他开始了一生功过难评的事业。
第二年,也就是晋永和二年(公元346年)十一月,桓温仅统率一万军队(倒不是他想展示一下自己艺高人胆大,而是他当时也只能动员这点军队),西征割据巴蜀的成汉帝国。
当时东晋朝廷的多数人都认为以这么少的军队要灭亡天险重重的成汉几乎不可能。
但结果出乎多数人的意料,桓温节节胜利,到出兵的第二年三月就攻克成都,俘虏汉主李势,一举灭亡成汉。
此举震撼了东晋朝廷,长久以来,早已习惯了丧城失地的东晋,还从没有取得过如此重大的胜利。
此事既极大提高了桓温的威望和实力,也引起了东晋其它豪门大族的警惕。